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投资者网》谢莹洁
成都创新互联公司长期为数千家客户提供的网站建设服务,团队从业经验10年,关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为珲春企业提供专业的成都网站建设、成都做网站,珲春网站改版等技术服务。拥有10年丰富建站经验和众多成功案例,为您定制开发。凭借自身在出版和IP方面的多年沉淀,中信出版欲进击成为知识付费的龙头。而在转型三年之后,传统的图书出版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反而增加。
“2020年将是出版行业的拐点。”2018年,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出版”,300788.SZ)掌门人王斌定下基调:中信出版正在由一家出版集团,逐步转型为一家综合文化服务提供商。
而今,“拐点”已至,中信出版的转型却并无点亮。今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0.6%至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1.8%至1亿元。不仅如此,中信出版对纸媒的依赖也更甚于以往,其图书出版业务占比由往年的75%左右,上升到近两年的超85%左右。
中信出版何以至此?《投资者网》就相关问题联系到公司方面,并得到了详细答复。
业绩下滑
2019年7月,头顶“图书出版行业龙头”的中信出版闯关A股。彼时的中信出版在图书行业弱增长的背景下,三年(2016年至2018年)平均营收增速高达30%。
而今中信出版依然是图书领域的龙头。中报显示,公司经管类图书市场占有率从去年同期的14.41%提升到17.31%,持续领跑市场;社科类图书市场、生活休闲类图书的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不过,“强者恒强”的定律却不再生效。
2020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同比下滑。Wind出版行业27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净利润实现正增长,而中信出版(-21.8%)排名第18位,位于行业中下游。
与之相对应的是,营运效率减缓。中报显示,公司存货由2019年年中的7.4亿元增加到8.07亿元;存货周转率相比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仅0.62倍,在行业内位于倒数第二。
往前追溯,2019年,公司营收与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创五年来新低,分别为15.56%、4.3%。
这样的颓势呼应了传统出版业的没落。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9年全国图书销售码洋中(码洋即全部图书定价总额),实体书店销售码洋307.6亿元,较2018年进一步下降。
以中信出版曾经红极一时的代表性板块机场书店为例,截至2018年年末,中信出版机场店骤降到仅51家,加上28家城市店,总共为79家,相当于2013年鼎盛时期137家机场书店的不到六成。
关于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门店数据,中信出版官网中并未披露。
面对《投资者网》的质询,公司依然未透露最新门店数量,而是表示“中信官网近期正在进行全面更新升级,将会及时更新相关内容。”
转型受挫
对于传统出版行业的夕阳西下,而中信出版早已预见,并开始未雨绸缪。
公司在IPO时,便提出了向“知识服务商”转型。凭借自身在出版和IP方面的多年沉淀,中信出版欲进击成为知识付费的龙头。
2017年,公司推出了中信书院APP。这是一个类似于逻辑思维的“得到”性质的产品,通过文字、音频、视频混合的富媒体方式,向用户提供应用化的阅读。中信书院一度被认为是中信出版的未来,也是公司数字化升级的重点。
中信出版财报中大力宣传知识付费的成就,如在2020年中报中,其表示“报告期内,中信书院用户增长近100万人”。但事实上,相较于该领域的龙头,中信书院仍难以望其项背。
据华为应用市场数据,截至9月21日,中信书院有107万次下载,而得到APP下载量达1亿次,二者相差十倍。
“相对于其他‘知识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出版社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大量的版权、知识筛选的严肃标准、严格内容出品工作流程,并且价格相对低廉。”科技专栏作家王子健告诉《投资者网》,“内容平台需要做到知识源于书,用户覆盖范围大于书,产品体验优于书。中信出版社自己搭建内容平台,相对自主性较高、客户数据方面更容易把握。但是,搭建成本较高、投入时间也长。就算研发出来了,出版社也缺乏互联网基因,想要运营起来异常困难。”
在“知识服务商”之外,中信出版同时还布局文化新零售。
公司的设想是,打造“正信咖啡书店”等文化新零售矩阵;并且与京东达成合作,合资设立大型供应链公司,打造全新图书、咖啡、餐饮、3C、文创产品的智能化供应链体系。
这一业务成果似乎不尽如人意,无论在财报还是公开资料中,文化新零售布局更多停留在宣传阶段,关于该业务门店、盈利情况等,无从查证。
2020年中报显示,图书出版在总营收中占比仍高达84%,虽相较于2019年的89%有所改善,但已不及从前。2016年至2018年,图书出版业务占比分别为73%、76%、78%。
针对转型不畅的问题,中信出版表示:“上半年公司继续布局数字业务,组建了数字内容与数字营销相融合的新媒体事业部。新构建的MCN矩阵实现整体覆盖用户609.76万;以中信书院为数字业务核心抓手,做好流量入口。”
危中寻机
伴随着业绩下滑,资本市场也在“用脚投票”。截至9月21日收盘,中信出版今年累计下滑约13%,跑输出版行业(累计涨1.17%,流动市值加权平均)。
“股价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一方面将按相关规定做好信息披露工作,同时也将继续聚焦主业,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中信出版表示。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上市公司步入了业绩拐点?今年全年业绩如何?
面对这一问题,公司顾左右而言他:“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全球,给全球包括中国的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中信出版作为出版界的一员,必将和全行业携手一道共克时艰,做出的努力。”
《投资者网》归纳股吧、论坛观点发现,除业绩下滑以外,对未来风险的担忧也是造成波动的一大原因。
原来,补贴和税收减免每年为中信出版贡献不菲。根据招股书,2016年至2018年,补贴和税收减免在当期净利润中占比达到约50%。
直至2023年年末,中信出版将享受免缴企业所得税;而“免增值税”的优惠则持续至今年年末。财报因此提示风险称:“若未来国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生变化,将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公司将进行积极的业务发展规划提升盈利能力,降低对税收政策变化的敏感度。”
具体而言:“公司将加大门店结构调整力度,充分发挥选品和内容策划能力,利用线上店铺营销优势,持续推出线上线下结合的特色文化活动,加快布局供应链能力建设,向轻资产运营模式转型。”
“知识付费虽然没有以前的热度那么高,但也保持着稳定的增长,未来可能还会有一波爆发。”前述业内人士王子健对中信出版转型持乐观态度,“中信出版如果给予足够的资源倾斜,虽然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到太大效果,相信以后一定会有质的变化。建议这块交给互联网大厂来做,进行深度合作。”
公司也已经意识到这一点。9月8日,中信出版宣布牵手新浪网,跨界联手布局知识IP开发。(思维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