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重新审视云计算领域的“鼻祖”AWS

今天,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大部分“江山”,已经属于云计算。尤其在疫情到来之后,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推动应用上云进程。但是,你知道吗?云计算最原始应用起源于AWS!

西秀网站建设公司创新互联,西秀网站设计制作,有大型网站制作公司丰富经验。已为西秀上1000家提供企业网站建设服务。企业网站搭建\成都外贸网站建设公司要多少钱,请找那个售后服务好的西秀做网站的公司定做!

都说,疫情让人学会思考,进一步理解了“生命价值”这四个字的意义。在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档口,我们也从云计算价值角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自以为很熟悉的公司——AWS。

回望AWS过去十几年

AWS成立于2002年,那时只推出了一项免费服务,主要帮助开发人员进行快速开发,允许用户在自己的网站上加入亚马逊许多独特的功能。直到2006年,真正的云产品开始出现,简易存储服务Amazon S3 (Simple Storage Service)以及弹性计算服务Amazon EC2(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 正式推向市场,因此这一年也被称为是云计算元年。

之后,云计算市场风起云涌,各家企业都推出类似产品。在群雄逐鹿过程中,AWS引领创新十五年,其产品和服务模式一直在被模仿,但从未被超越。在Gartner云计算供应商评估报告中,AWS是唯一获得“Strong”(满分30分)评分的公司。

“2019年,AWS以超过350亿美元的年收入,继续成为云计算市场份额的领导者,预计2020年能达到410亿美元。Amazon利用科技力量颠覆了传统市场,缔造了独树一帜的客户体验。根据产品/服务、技术/方法、战略和企业生命力指标,将其评定为优。” Gartner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AWS在保持快速创新和市场扩张方面,至今仍无与伦比。

那么,AWS能够基业长青的背后秘籍是什么?其实,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字眼,那就是“创新”!

“亚马逊把创新当作公司的使命,而这也是为什么公司总说Day1的原因。无论生意有多大,都要有紧迫感,因为客户的欲望和需求永无止境。”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 顾凡向我们聊起他在AWS公司的感受。

▲AWS大中华区云服务产品管理总经理 顾凡

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顾凡已在AWS工作了六年,是他职业生涯中最宝贵时光,具体工作职责是负责整个大中华区的产品管理。那是不是等于把AWS国外产品直接搬到国内来,就可以了?理论上是这样,所有AWS在国外发布的产品,都应该第一时间引入中国市场,但是也要适应国情,根据软件开发进程和客户需求来。所以,以顾凡为首的服务团队,充当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让研发团队以及前端销售团队形成有效连接。产品团队最首要的任务是让AWS最先进的服务快速落地,应用到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

“飞轮效应”带来业绩增长

有人可能会问,AWS引领世界的产品和技术出自哪里?顾凡梳理了亚马逊的发展史。

很多人都知道,亚马逊有一个有趣的“飞轮理论”,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当年在纸巾上画了一个飞轮,之后这个“飞轮”逐步演化为亚马逊的核心运营思想。

亚马逊最初起家的时候,是把图书和电商做了第一次整合,自此开启了电商帝国版图,把业务拓展到整个零售行业。也就是说,从第一个业务开始,亚马逊就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而软件开发也是同样的状态。从电商的角度看,赢得客户口碑的最好方式,就是你的产品要全品类、多元,并且价格越低越好,配送越快越好。只要你做到这几点,你的生意一定会越做越好,这也是“飞轮效应”的版本解读。

之后,亚马逊推出了Prime,这是一项方便注册会员购物的增值服务。虽然,起初99块钱的美国次日达,是赔钱状态。当会员数不够庞大的时候,免费送货成本无疑很高。但是,从长期发展来看,它增强了客户粘性,会在未来客户运营过程中,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销售额,最终推动飞轮运转。

所以,像Prime一样,AWS也在同样的产品理念下诞生。最早当大家还不知道什么是云计算的时候,AWS已经推出云计算模式的服务。在AWS的带领下,云计算规模空前盛大,真的是万亿级市场。在云计算颠覆传统企业信息化服务模式过程中,AWS公司本身价值也得到了客户的认可,410亿美金的收入,“甩后来者几条街”。最重要的是,AWS未来增长潜力无限,在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客户应用成本的道路上,AWS会持续“加码”。

“在云基础架构和云平台服务市场上,AWS继续保持领导者地位……AWS的服务跨多个行业,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尽管AWS的初期发展主要来自于技术尝鲜者、开发人员和初创企业,但AWS现在的增长动力来自于传统企业数据中心迁移和相关的工作负载上云。有证据表明,AWS被广泛用于基本数据中心迁移和战略性的业务转型中。很多用户喜欢Amazon整体的颠覆和变革方式,并希望以AWS为基础,模仿Amazon的业务模式。” AWS大中华区分析师关系高级经理 张瑾,用Gartner的评价证明了AWS战略方向的正确性。

▲AWS大中华区分析师关系高级经理 张瑾

创新是AWS不断超越的内在基因

其实,AWS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者产品提供商,而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合作伙伴。因为亚马逊公司自己就是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标杆,不仅能帮助客户更好地理解技术怎么用,还能帮助客户在公司文化、组织结构、机制体系以及架构搭建方面,去更好地适应数字化转型战略方向。

1、公司文化:秉承领导力准则,雇佣Builder。

公司竞争很大层面是人才竞争,要想让公司保持创新能力,首先就得雇对人。雇佣Builder,翻译过来雇佣的是“构建者”,当客户体验不好的时候,勇于推翻并持续改进,这就是创新的全部意义。什么是Builder?如果你看到一个产品经理只发布了一款产品就完事大吉,那他一定不是Builder。真正的Builder永远不满足眼前的点滴成绩,产品发布只是起点,持续改进、增强客户体验才是终点。所以,亚马逊的很多创新不是老板有多厉害,而是自下而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大多时候都是颠覆性的。比如:做Kindle电子书的那波人,其实就是当年做纸质书的那些人。

当然,不是谁想创新都能批准。大老板喜欢参加方案创新会议,他会扮演客户,从你的“六页方案”里挑错,谁想的全面、透彻,老板就会把内部软件开发资源给谁,最终“一路绿灯”。

2、组织结构:鼓励创新和试验,允许试错,采用双披萨团队。

关于亚马逊“双披萨团队”,很多人早有耳闻。道理很简单,业务线的同事很难有精力去做业务创新,因为身处温室的人不会有紧迫感,所以要建立和目标一致、为速度优化而生的松耦合创新团队。AWS最初创立也一样,不是亚马逊的基础设施团队,包括负责数据中心、网络的人直接接手。安迪(AWS CEO Andy Jassy)并不在亚马逊的基础设施团队。

当时,AWS长达六页的FAQ被批复以后,安迪组织了十几个人,后来从零售团队抽出了50个人,抛开他们原有的工作,什么都不干,只负责AWS创新。团队虽然小,但是“五脏六腑俱全”,被充分放权。团队内部采用的是微服务开发模式,产品和研发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自己有工程师并且有市场推广。整个团队是一个统一体,大家生死相依,这便是亚马逊双披萨团队的创新性。即使最后失败了也没关系,团队会被重新解散,回归到原有团队里。

3、机制体系:以客户为中心,逆向工作法。

业务创新,除了招对人,建立组织架构,还需要一个有效机制。因为,创新不是“拍脑门子”工程,而是需要持续投入,好的机制可以确保你的创新思维能成功落地。熟悉亚马逊工作氛围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家不讲PPT的公司,你必须提前准备好至少六页的word文档,也就是要准备方案或者建议书。亚马逊认为,演讲技巧再好,也会有漏掉关键内容的时候,不如安安静静的让大家读30分钟,从客户体验角度全方位衡量整个方案的可行性,这是亚马逊非常出名的逆向工作思维方法。

关于亚马逊“六页纸”格式,还有一个延伸版创意。比如,你是亚马逊产品经理,想开发一款产品,当你在正式写代码之前,要先写一篇新闻稿,如果你读完了一点都不兴奋,那说明产品本身并不能击中客户痛点。所以,一个好的产品方案,要想真正落地,必须要掘地三尺,完全想明白才能执行。没有这个过程,不建立一定的机制体系,就孵化不出优秀的产品。

4、架构搭建:云原生架构、微服务架构、自服务平台、DevOps,可以全部基于AWS搭建。

架构是什么?不管团队规模有多小,即使是十几个人的团队,进行业务开发的时候,也要借助工具和平台。因为,从写第一行代码开始,我们就要把目标放在核心业务上,而不是关心从买服务器、搭存储到整个上层系统应用这些基础的环境搭建问题。亚马逊内部的创新团队全部都在AWS的架构上,这让整个团队不需要干连续的重复性工作。所以,不管选择云原生架构、微服务架构、自服务平台,还是DevOps,其实很多时候不需要从0开始研发,不管多大规模的企业,都没有那么多的精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远

很明显,AWS因为创新而生。回头看公有云市场,谁都不会想到,是一个零售业公司颠覆了这个行业。其实,AWS有今天,并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首先,亚马逊处于零售快速扩张的时代,客户体验变化太快,即使疯狂地招聘工程师,仍然赶不上软件开发和迭代的速度。安迪想到,这应该是一个机会,因为像亚马逊技术实力这么强大的公司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其他公司应该也一样。所以,亚马逊下决心创立云计算服务模式。因为整个软件开发向API模式倾斜,导致应该像蜘蛛网一样,非常细,不可能每个应用每家公司都要开发一遍,去做没有价值的事情。

其次,亚马逊在电商的利润非常薄,需要更强大的基础设施去铺路。一旦遇到黑五这种峰值期间,系统需要去扩展;但过了促销活动,又想把基础设施成本降下来。毫无疑问,云是最好的选择。走到今天,AWS已经有175个以上的核心服务,这样的产品规模,连AWS自己也没想到。

最初,AWS刚刚创立的时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只做S3;另一种是做云平台,S3只做云服务。大部分客户都选择了后者,所以才有了AWS今天史上最全的产品版图。AWS的服务真是太多了,即使在中国市场的团队,也分计算、存储、数据库、分析、AI等等。以数据库为例,过去一个数据库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今天不同的场景,要选用不同的数据库。大数据解决方案也一样,无论是批处理、流处理、实时处理,什么产品都有。

值得一提的是,在亚马逊内部,所有产品在设计之初就被默认必须跑在云上,还要把服务设计成全托管模式。以AWS Outposts、AWS Local Zone、AWS Wavelength为例,无论是放在用户的机房、电信的基站旁边,还是其他地方,AWS交付的服务始终是一朵云,这朵云和公有云完全连接一套API,最终的目标是让云服务距离客户越来越近。

Outposts是为解决更多场景的低延迟问题,专门做了一个服务,推到客户的数据中心里,而Local Zone能把几百个Outposts凑在一起,用很快速的方式把一个区域的AZ做起来,让云服务距离客户最近,无论你的客户在洛杉矶还是其他什么地方,都能打通数据,并拥有快速交付体验。Wavelength的外形和Outposts看起来很像,但重点是解决边缘计算问题。尤其是5G到来之后,IoT device的大规模数据传输问题一定会遇到瓶颈,AWS和电信运营商合作,把云推到电信的数据中心,并且这个中心在基站旁边,能即时处理数据。

AWS的产品创新还不止于此,业界流行的Nitro架构也源于AWS。Nitro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把一个重的Hypervisor变成一个超轻量化的架构,把原来必须要用服务器、存储、安全密钥管理、网络管理等资源,全部从这台服务器上拿掉,放到一个专有板卡上去,这个板卡就叫Nitro卡,这个改变一下提升了整个EC2的性能。Nitro加快了EC2实例的创新,它会告诉你计算、存储怎么配,怎样才能适合客户未来的一个工作负载。还有Graviton 2,也是一个非常成熟的ARM芯片,生态系统能力也非常强,已经有很多客户在海外使用。无论是Nitro,还是 Graviton等等芯片,都是亚马逊在整个云计算底层不断创新的表现。

AWS在中国的投入也有突破性进展。2016年AWS北京区域正式商用;2017年宁夏区域正式商用;2018年AI Lab在上海成立;到2019年香港区域投入使用。同时,2019年台北和深圳物联网实验室成立。到2020年,在中国投资了再生能源的项目。

杰夫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创新有多种和各种规模,最激进和最具变革的创新是帮助他人释放创造力,以实现其梦想。”相信,这也是我们重新认识AWS的重要意义,除了生意模式之外,AWS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学习,究竟是什么力量在支撑AWS不断创新的速度。答案是,不断赋能给客户,让客户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远。

0 相关文章
当前文章:重新审视云计算领域的“鼻祖”AWS
网页链接:http://cqcxhl.cn/article/cpdeee.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