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贺晋军zblog 贺晋年逝世

关于我国朝代的问题

中国历朝历代简介,希望这个可以帮到你~

专注于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都做网站、网站设计服务,电脑端+手机端+微信端的三站合一,更高效的管理,为中小企业延边朝鲜族免费做网站提供优质的服务。我们立足成都,凝聚了一批互联网行业人才,有力地推动了近1000家企业的稳健成长,帮助中小企业通过网站建设实现规模扩充和转变。

由于你问的问题太长,太多,我找了~下,要分段给你~

1、夏朝(前2033?-前156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王朝。四千多年前,夏部落首领禹因治水有功,得到了虞舜的重用并最终将部落联盟首领之位禅让于他,是夏王朝的开端。大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即历史上所谓的“大禹传子”,宣告了部落联盟“禅让制”的结束和封建世袭制的开始。

然而夏的统治并不巩固,启在位的时代就发生了伯益叛乱;启之子太康也治国无方,当政期间更是战乱纷纷,最后被东夷的后羿夺取了统治权,史称“太康失国”。后羿与太康相同,也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终日沉溺于游猎之中,将政事完全交与寒浞手中。寒浞掌权后,杀后羿而代之,自立为王。

后,太康弟仲康之孙少康与夏朝遗臣伯靡联手,起兵打败寒浞,恢复夏朝的统治地位,史称“少康中兴”;夏朝的统治这才得以巩固,进入了国势向上的相对稳定时期。自少康以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等八代的统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

到夏代的第十三个国王孔甲执政,夏朝开始走向了衰亡。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引起人民的不满和诸侯的叛乱。夏朝的统治从此发生危机,只过了四代便导致了亡国之祸。故而史书记载“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语》)。

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夏桀,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大量驱使百姓为其建造了无数的宫室台榭,又大肆兴兵对外征伐,使得诸侯纷纷离之而去。而这时,黄河下游的一个夷人部落——商在其首领成汤的领导下兴盛起来。成汤以讨伐暴君夏桀为名,发动了灭夏的战争;夏桀兵败,死于南巢(今安徽寿县),夏朝宣告灭亡。

夏朝距今大约有四千年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至今我们仍未发现任何原始的文献与文字记载,故而,我们今日了解夏朝只能从一些上古典籍及一些传说中略知一二。近年来,通过对夏都遗址的考古工作及“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使我们对夏代的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发现的二里头文化正是夏朝文化的代表。其中,发现了大量青铜器、陶器及大面积宫殿遗址群。由此看来,夏朝已由石器时代进入了青铜器时代,并且掌握了冶金与铸造技术。与石器时代相比,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传说,酿酒业也是由夏朝开始的。《世本.作篇》有“伐狄作酒”的记载。)另外,从一些古典籍中我们可以看到,夏朝已经采用干支纪年,并且出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夏时”,这都是当时科学文化水平的见证。

夏朝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他们分别是: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杼—槐—芒—泄—不降—扃—胤甲—孔甲—皋—发—夏桀,前后约四百七十一年 。夏王朝是一个古老的王朝,虽然距我们已经四千年,但关于夏的一些传说至今还广为流传。由此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夏作为上古三代的开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夏朝就没有此后中华民族的三千多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2、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蒋老师 最后编辑于 2008-4-13 10:11:28

[第2楼] / 用户名:蒋老师 发布时间:2008-1-17 11:21:53

3、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是我国继夏商之后的第三个王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

周的先祖起源于黄帝族,在夏朝时,周族首领弃为“后稷”,负责管理农事,故而,周族是一个善于农业耕作的部落,这大大促进了周的经济发展。至周文王时,周已发展成为一个可与殷商抗衡的大诸侯国。文王是周朝历史上卓有政绩的统治者之一。他在位期间,在军师姜尚的辅佐下,开始了“翦商”的准备,先后灭耆、邗、崇等国,又迁都于丰(今西安市西南),于是完成了对商都的钳形包围。在迁都后的第二年,文王卒,其子姬发继承王位,即赫赫有名的周武王,继续周朝的灭商行动。武王九年,周于孟津大会诸侯,并与诸侯结下同盟,共同讨伐商纣。此后,武王又打败商军于牧野,攻占商都朝歌,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武王死后,其子诵即位,是为成王;因成王年幼,由武王之弟周公旦摄权。在他的统治下,周消灭了各个叛乱势力,东迁国都于“雒邑”,加强了对东方诸部的统治。分封周室亲戚及有功大臣为诸侯。建立“周刑”稳定了社会秩序。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治理,西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开始走向繁荣。西周自成王,经康王、昭王、至穆王,是向外扩张的时期。成王时代周公旦平定了东方的小诸侯国,而康王、昭王、穆王等人也都使周王朝的疆域和人口有所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达到了周朝的鼎盛时期。昭王后期,周王朝又开始了南征。十九年,昭王亲率大军伐楚,但却因不得民心而失败了,昭王也死于南方。

厉王是周朝的第十代统治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在位期间,对人民大肆压迫,却又禁止人们议论国事,致使人民怨声载道。最后,愤怒的人民冲入王宫,赶走了厉王,结束了厉王的残暴统治。至此,周王朝开始走向衰落。

厉王逃走后,诸侯推举共伯和摄理王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司马迁著《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自此中国才有了准确的纪年)。共伯和好行仁义,在诸侯中有很高的威信,他代国王行使权力长达十四年。逃亡的周厉王薨后,共伯和立太子静继位,是为周宣王。宣王是位开明的君主,以昭公、周公二相为辅,又任用尹吉甫、仲山甫等贤臣,使得国家逐步恢复了往日的统治,各国诸侯纷纷来朝见周天子,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为“宣王中兴”。然而,中兴的局面并没有长久保持下去,宣王薨,子宫涅继位,是为幽王。幽王是西周的最后一个皇帝,与厉王一样,他也是昏庸之君。他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结果,当犬戎举兵大举进攻的时候,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竟没有一个诸侯发兵相救。幽王兵败,死于骊山脚下。他死后,申侯、鲁侯和许文公拥立宜臼为平王。平王东迁,史称“东周”。自此,西周王朝宣告灭亡。

周朝礼仪制度比较健全,有自己的官制、兵制、刑法、地制以及礼制。直至春秋时期,孔子还在崇尚周礼,这说明周礼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周的先祖是夏时的农官,所以它的农业生产技术比较先进,这为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基础。随着物资的丰富,手工业、商业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得到了促进。在当时, 已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观测天象,记录历法,而中华民族传统的五行、八卦之说也极有可能起源于周朝。这些都无疑证明了当时社会在科学上的进步和发展。

西周王朝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

3、东周时期又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史家一般以“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的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

春秋列国

公元前七七零年平王东迁,建立了东周王朝。但此时周已衰弱到了极点,统治范围方圆不足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割据称雄,不再朝见周王,其统率诸侯的权利也是名存实亡。此间,全国共分为一百四十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其中以楚国、齐国、晋国、吴国、越国、秦国为大。

楚国是三苗人在长江中下游建立起的一个国家,它在周初曾参加了武王发纣的战争,后得到周的封号,居楚地丹阳(今湖北姊归县)。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大。前七零四年,楚君熊通字号为武王,有地千里。因其地处中国南方,故而楚国与中原的华夏各诸侯经常发生一些战事。通过战争,楚国先后吞并了四十五个较弱小的诸侯方国,并逐步成为春秋前期中国南方的主要强国之一。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尚之族,姜尚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以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 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公元前六七九年,齐国以称霸北方。后来,齐国又于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吴国是春秋中前期发展起来的新兴诸侯国家,它本是楚国的属国,但随着后来的强大逐渐脱离了楚国的统治。前五零六年,吴国打举进攻楚国。在战争中,吴国五战五捷攻破了楚国两百年经营的都城成郢(今湖北江陵),掠去大量的物资。这场吴楚大战是春秋时期的第一大战事,战争的结果使楚国受到空前的创伤,而吴国则渐渐取代了楚国的位置成为南方大国。

越国与吴国相同,都是楚的属国,但越的兴起比吴还要晚一些,直至允常执政时期,越主才始称为王。在此之后,越王在楚的旧臣文种和范蠡的协助下,击退来犯的吴国。后吴王夫差任又用吴子胥为将,大胜越国,使之臣服。但越王勾践并不甘心失败,他住于薪柴之中,并每日尝一次苦胆,以示不忘国仇。经过几年的准备,越王勾践于公元前四七三年灭吴,成为继吴之后的又一个南方大国。

在几大强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溪,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到后来战国时期,秦才能以强大的实力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4、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 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 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 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 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 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公元前二三零年,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征程,在九年的时间里,秦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全国。至此,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分裂局面才得以结束,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

蒋老师 最后编辑于 2008-4-13 10:09:54

[第3楼] / 用户名:蒋老师 发布时间:2008-1-17 11:23:18

5、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制国家。

战国末年,强秦以武力消灭其余六国,统一了全国。赢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王改前朝的分封制为中央集权制,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自称始皇帝,定都咸阳,是为秦始皇。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由朝廷任命官吏,不再采用世袭制。在朝内设左右丞相、御使大夫、太尉、将军、廷尉等官职,任用贤能。又下令统一六国的文字与度量衡,以秦相李斯订正的秦篆(小篆)为全国统一字体,并经过大规模的移民,消除了方言方面的障碍。前二二一年,始皇颁布统一度量衡诏书,其中规定了币制、地亩制、车轨制等各种订制。

为了减少匈奴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始皇派大将蒙恬以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并在原先六国城墙的基础上加以连接、修复,逐步修建起万里长城。在国内,始皇派遣大量的民夫为其修建工程浩大的宫殿及陵墓,其中宫殿以阿旁宫为最,相传项羽灭秦后火烧阿旁宫,大火燃烧了三个月才逐渐熄灭。

始皇在位十二年中,曾多次巡游天下,前二二零年,巡陇西、北地二郡;前二一九年,第二次东巡上邹峄山;前二一八年,第三次东巡登芝罘山刻石;前二一五年,第四次东巡至碣石山刻石;前二一零年,第五次南巡至九疑山。始皇通过巡游天下,一方面,祈求天地福泽,另一方面,向天下人显示皇帝的威严。为了长生不老,他派徐福出海求仙,但徐福一去不返。

第五次巡游的途中,始皇卒,宰相李斯与宦官赵高合谋拥始皇第十八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为了个人的利益,赵高与李斯伪造始皇遗诏杀太子扶苏及大将蒙恬。不久赵高又杀李斯,秦朝的政权便完全落于胡亥与赵高之手。但是,秦二世昏庸无道,听信奸臣赵高,致使人民不满,各地纷纷起来反抗。前二零九年,陈胜、吴广起义;前二零七年,项羽、刘邦等人纷纷起兵反对秦朝,使得秦帝国很快瓦解。前二零六年,赵高逼二世胡亥自杀,另立子婴为帝。此时刘邦已进攻咸阳,子婴杀赵高后,出城请降,秦王朝统治就此灭亡。

秦朝在政治制度方面打破了过去以世袭制为主的分封制,释放奴隶为平民,各个官吏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免,加强了皇帝对国家的集权统治的力度。前二一二年,始皇为了巩固其所制定的新政治体制,听从丞相李斯建议,下令烧毁除秦国史书、医书、农书、占卜书之外的所有私人藏书,后又活埋儒生四百六十余人,后世称之为“焚书坑儒”。通过对儒学的压制,始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儒家要求恢复古制的呼声,进一步稳定了新制。但是,始皇登基后,大兴徭役,当时秦朝约两千万人口左右,其中建皇陵者一百五十万;守五岭五十万;随蒙恬防御匈奴三十万;筑长城五十万;再加其他,总数不下三百万,占总人口的近百分之十五,人力资源消耗殆尽,致使农业等其他经济活动人力不足,不能正常发展,致使秦未能在经济上有大发展。

。。太多了,我给我的博客你,你去看看

巅峰时期的董卓实力有多强?有什么记载呢?

董卓初到洛阳时,他手下实际上只有5000名铁骑。然而,董卓可以说是乱世英雄。首先,他连续几天使用5000人在夜间离开城市,然后在黎明时返回城市的惯例,导致军队逼近边境的局面,成功地威慑了法庭中间;然后,他在贺晋将军和贺淼将军的控制下吞并了中央禁军,最后诱使吕布杀死了抵达洛阳的第二个诸侯和滨州刺客丁元的滨州军。

这样,董卓就完全控制了洛阳内外的一切军事力量,有力地控制了东汉的政权。一时间,董卓的力量达到了顶峰。董卓在巅峰时期的阵容有多豪华?两位高级顾问,三位才华横溢的人和十多位强将。让我们看看。东汉王朝的真正存亡始于董卓:中平六年(189年),将军何进和四里上校袁绍愚蠢地对付了十个常备侍从,出人意料地把当时雄心勃勃的董卓的核心。

当地的王子叫到北京寻求外援,董卓作为滨州的牧羊人正在前往滨州的路上(董卓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预料到了世界的混乱,所以他留在河东观望,不得不说他是对的)。因此,董卓是第一个到达洛阳的人。贾旭被称为毒人。事实上,李茹在毒辣方面并不属于贾旭。在策略方面,贾旭和李茹都可以被称为三国的顶级顾问,至少排在前十位。

巧合的是,他们都在董卓的指挥下工作,但李茹是董卓的首席顾问。当时,贾旭是一位帮助董卓的校长。董卓手下的中将也是他的女婿牛夫。两人的策略相似,各有其杰作:贾旭反击长安的计划再次使东汉朝廷陷入困境,董卓进京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李汝的阴谋。

以上的回答,是我个人的想法,有不同想法可以在下方评论。

古时候一个臣子调戏君王的爱妾,却被赦免的故事

历史上的楚庄王就是一个颇懂宽容的君王。由于他有宽容之心,才得了江山。一次他宴请群臣,让大家不分君巨之位落座。正当大家饮酒尽兴之际,一阵风吹来,把灯火熄灭,顿时全场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这时,有一个人趁黑之机,调戏楚庄王的爱姬,爱姬十分机智地扯下了这人的冠缨,并告诉楚庄王说:“请大王把灯火点燃,只要看清谁的冠缨断了,就可以查证谁是调戏我的人。”群臣乱成一片,以为定会有人丧命。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却宣布:请大家在点燃灯火之前都扯下自己的冠缨,谁不拉断冠缨,谁就要受罚。灯火再燃起,群臣都已经拔去了冠缨,自然无法查出那个调戏爱妾的人。大家都舒了一口气,又高兴地娱乐起来。两年以后,晋军攻打楚国,有一名将军勇往直前,杀敌无数,立了大功。楚庄王召见他,赞扬他说:“这次打仗,多亏了你奋勇杀敌,才能打败晋军。”

这个将领泪流满面地说:“臣就是两年前在酒宴中调戏大王爱姬的人,当时大王能够重视臣的名誉,宽容臣的过错,不处罚巨,还给臣解围,这使臣感激不尽。从那以后,臣就决心效忠大王,等待机会为大王效命。”

晋朝皇帝哪个最长寿

晋武帝司马炎(公元236年---290年)

晋武帝(司马炎)

武帝,名司马炎(公元236-290年),字世安。司马懿孙、司马昭子。废魏元帝曹奂而自立为帝。为西晋开国皇帝。在位26年,病死,终年55岁。葬于峻阳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晋武帝司马炎,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人,其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相继专断曹魏国政,时曹魏已经名存实亡。司马昭死后,司马炎袭晋 王位,控制朝政。公元265年12月,他废黜魏元帝曹奂,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晋,建都洛阳,改年号为“泰始”后改为“太康”。史称西晋。

晋武帝即位后,于公元280年灭东吴,结束了三国时代,统一了全国。然后他罢州郡兵,屡次责令郡县劝课农桑,使社会得到短暂的安定与复苏,“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晋书·食货志》,史家誉称为太康繁荣。

晋武帝制定的政治经济措施,大多以保护士族门阀的利益为前提,颁布户调制度,规定男女占田的假定亩数和应负担的田租户调的实际亩数,允许官吏按官品高低占 有不同数量的土地和佃客、荫户,承认官僚地主的特权。使曹魏时期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发生相当大的变化。中正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晋武帝的 这些措施使门阀士族势力得以高度膨胀。

晋武帝认 为东汉和曹魏的灭亡,与宗室力量太弱有关,即位之后,便大封宗室为王,以诸王统率兵马出镇一方,并拥有地方的军政权。以为这样便可以藩卫王室。但结果却适 得其反,各宗室形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晋武帝亲手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种子。

西晋王朝建国后就浸润在奢侈腐败的气氛之中,不能自拔。晋武帝本人一当上皇帝,就极尽奢糜挥霍之能事,在晋军灭吴之后,缴获了数千宫女,都送入皇宫。武帝 大喜,翻盖了很多宫殿,把这些人分派到各个宫殿里居住,他叫人做了一辆大车,车上装满了佳肴美酒,用绵羊来拉车,他就坐着这羊车在后宫四处乱逛。也没有固 定的去处,羊车停到哪里,武帝就在哪里过夜。聪明的宫女就把羊爱吃的竹叶和食盐洒在自己门前引诱绵羊,成功率颇高。到了后来五千宫女都学会了,于是到处是 竹叶,遍地是食盐。顿时洛阳竹子和食盐的价格暴涨。晋武帝就这样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好色皇帝。

武帝还公开买卖官爵,供其奢侈淫乐。很多正直人士,指责武帝说:“东汉的恒、灵两帝,还知道把卖官钱入国库,而当今皇上却把卖官钱入私家,可见当今皇上,还不如恒、灵两帝呢。”南阳的鲁褒曾作《钱神论》讽刺当时见钱忘义的风气。

晋武帝认 为东汉和曹魏的灭亡,与宗室力量太弱有关,即位之后,便大封宗室为王,以诸王统率兵马出镇一方,并拥有地方的军政权。以为这样便可以藩卫王室。但结果却适 得其反,各宗室形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力图扩大自己的势力。晋武帝亲手种下了“八王之乱”的种子。

西晋王朝建国后就浸润在奢侈腐败的气氛之中,不能自拔。晋武帝本人一当上皇帝,就极尽奢糜挥霍之能事,在晋军灭吴之后,缴获了数千宫女,都送入皇宫。武帝 大喜,翻盖了很多宫殿,把这些人分派到各个宫殿里居住,他叫人做了一辆大车,车上装满了佳肴美酒,用绵羊来拉车,他就坐着这羊车在后宫四处乱逛。也没有固 定的去处,羊车停到哪里,武帝就在哪里过夜。聪明的宫女就把羊爱吃的竹叶和食盐洒在自己门前引诱绵羊,成功率颇高。到了后来五千宫女都学会了,于是到处是 竹叶,遍地是食盐。顿时洛阳竹子和食盐的价格暴涨。晋武帝就这样成了历史上有名的好色皇帝。

武帝还公开买卖官爵,供其奢侈淫乐。很多正直人士,指责武帝说:“东汉的恒、灵两帝,还知道把卖官钱入国库,而当今皇上却把卖官钱入私家,可见当今皇上,还不如恒、灵两帝呢。”南阳的鲁褒曾作《钱神论》讽刺当时见钱忘义的风气。

晋惠帝(司马衷)

惠帝,名司马衷(公元259-306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终年48岁。葬于太陵(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

晋惠帝司马衷,晋武帝第二子。武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武帝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改年号为“永熙”。

惠帝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除了贪图享乐外,一无所知。他被立为太子后,曾有不少大臣劝武帝废去他。武帝很犹豫。有一次,武帝特地送去一卷公文,命太子 处理,借以考验太子是否傻得不会办事。太子的妻子贾妃是个机智而又凶悍的女人,她命令太监起草了一份答卷,叫太子抄写好送去。武帝一看,卷子写得虽然粗 浅,但毕竟还是有问必答,认为太子并不太傻,就没有废黜他。

惠帝继位后,毫无能力处理军国大事,由杨太后父亲杨骏独揽朝政。惠帝平时最喜欢趴在宫墙上听墙外池塘边的蛤蟆叫。有一次,他说左右侍从,这叫声是为公还是 为私?当时,天下饥荒,官员向他报告老百姓没有饭吃。他想到自己不想吃饭时就喝肉弼,就一本正经地说:“没有饭吃,不可以多吃些肉弼吗?”弄得官员们啼笑 皆非。

而惠帝的皇后贾南风,她很精明能干,不 满意杨骏操纵朝政,便联络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了杨骏,接着,她又先后杀死了司马亮和司马玮。她自己没有生育,担心大权旁落,又设计毒死了太子。 赵王司马伦借口此事,带兵进京,捕杀了贾皇后,废黜了晋惠帝。自立为帝。文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拥等不服,起兵攻打洛阳,展开了皇族之间残 酷的混战、杀戮,史称“八王之乱”。战乱长达16年之久,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使洛阳、长安两座名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百姓死亡几十万,内徙的匈奴、 氐、鲜卑等族乘机起兵反晋,西晋王朝走向衰亡。混战结束后,七个王被杀,只有东海王司马越还在,由他操纵朝政。

惠帝在这声战乱中,被诸王辗转抢夺、挟持,时废时立,形同傀儡,受尽凌辱。战乱结束,司马越又准备尽早除去这个白痴皇帝,立武帝幼子司马炽为帝。

公元306年11月,司马越暗中命令宫人在饼中下毒,送进显阳殿。惠帝取来吃了几枚,觉得腹中绞痛,扑倒床上,翻滚哀号,等宫人叫来御医,他已睁眼张口地不省人事。御医搭脉后连连摇头说“完了完了。”经宫人再三催问病由,御医才低声说中毒。说完就急忙溜走了。

晋怀帝(司马炽)

怀帝,名司马炽(公元264-313年),字丰度,武帝第25子。司马越将惠帝毒死后,立他为帝。在位7年,被匈奴贵族政权刘汉军俘虏,后被刘汉主刘聪用毒酒毒杀,终年50岁,葬处不明。

晋怀帝司马炽,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间,被立为皇太弟。司马越于公元306年11月毒死惠帝后,扶持他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嘉”。

公元311年6月,刘渊所建立的匈奴贵族政权(刘汉)传到刘渊子刘聪手中,国力强盛起来,刘聪命刘曜、王弥等率领大军进攻洛阳,晋军连连战败,刘汉军从平 昌门攻入城内,再猛攻内城,同时烧杀抢掠。怀帝慌忙命令臣下荀藩兄弟筹集船只,准备下洛水东逃。刘汉兵杀来,一把大火将荀藩兄弟所收集的船只统统烧毁。刘 汉兵转而猛攻宣阳门,王弥军杀入皇宫,大抢财宝,辱逼后妃。怀帝仓皇带着太子等人打开华林园门逃出,绕过河南面的藕地,准备逃奔长安。正巧刘曜军从西明门 杀入,迎面撞见,立刻命令部下将他抓住,拘禁于端门,刘汉兵大抢皇宫后,将怀帝押回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西南),降封他为平阿公,并派兵监管。历史上称之 为“永嘉之乱”。西晋王朝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公元 313年元旦,刘聪在光极殿大宴群臣,命令怀帝穿上僮仆的青衣侍立一旁。为大家斟酒,怀帝不堪侮辱,满脸羞愤。西晋旧臣庾珉、王俊见故主受辱,也禁不住失 声痛哭,刘聪大怒,将他两人和怀帝都赶出了宴席。事后,刘聪恐怕留着怀帝日后会生变故,就派人用毒酒毒杀了晋怀帝。

晋愍帝(司马邺)

愍帝,名司马邺(公元270-316年),字彦旗,武帝孙,司马晏子。在位4年,被刘汉政权的刘曜军俘虏,后为刘汉主刘聪所杀,终年48岁,葬处不明。

晋愍帝司马邺,吴王司马晏子,初为秦王,驻守长安。公元311年,怀帝被刘汉军虏走后,群臣拥立他为太子。公元313年1月怀帝被毒死的消息传来。尚书、 左仆射鞠允,卫将军索琳、梁芬等人,于4月在长安扶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建兴”。但这时的皇室、世族已纷纷迁至江南,西晋王朝已经名存实亡。

公元316年8月,刘曜率军围攻长安。11月,城内粮尽,无法拒守。愍帝只得赤露肩背,口含玉壁,乘坐羊车,出城往刘汉军营求降,群臣围住羊车号哭,有的 爬上车拉住他手臂,不让他出城。愍帝悲不自胜,又无可奈何,只好推开臣下,驱车出城投降,刘汉军将他押到平阳,废封为光禄大夫。

西晋至此宣告灭亡。

刘聪曾对愍帝百般羞辱,出猎时,命令他全身披挂,手执长戟,作为前导。晋朝的百姓见了,围观痛哭。公元316年12月,刘聪在光极殿会宴群臣,也象对待怀 帝那样,命令愍帝穿上青衣,替大家斟酒、洗怀,甚至在自己小便时,命令愍帝替他揭开便桶盖。陪伴愍帝同来长安的晋朝尚书郎辛宾见皇上如此受辱,失声大哭。 事后,刘聪担心如留着愍帝,晋人复国之心不灭,就在同月派人杀死了愍帝。

晋元帝(司马睿)

元帝,名司马睿(公元276~322年),字景文。司马懿曾孙,司马觐子。在位6年,忧愤而死,终年47岁。葬于建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元帝司马睿,袭父封为琅蚜王,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江南诸军事,由下邳移镇建邺(后又改名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西晋灭亡后,部下于公元317年3月辛卯日拥奉他为晋王,改年号为“建武”。公元317年3月丙辰日称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司马睿即位后,因为他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力单薄,本人才能也不高,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政治家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

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司马睿十分感激王导,任他为宰相,执掌朝政,让王导的堂兄王敦都督江、扬、荆、湘、 交、广六州军事,握有重兵,控制军权。其他重要的官职,大多数也由王导家族担任。东晋王朝,实际上是王导和司马睿共同掌握的。司马睿在登基大典上,几次请 王导和他一起坐上宝座,接受群臣拜贺,王导谢绝。时人曾流传说:“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在稳定了皇位后,开始不满“王马共天下”的局面,就起用刘隗、刁协为心腹,以削弱王导势力,并暗中进行军事部署,试图最终全面排除王导势力。王敦先发制人,从武昌起兵击败刘隗,进入建康,杀死刁协。在王导的劝说下,王敦才退兵武昌,政权仍然由王导控制。

司马睿见无法动摇王导势力,自己名为天子,号令却不出宫门,渐渐忧愤成病,卧床不起。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组对自己比较忠顺,就任命他为太尉兼领太子太保,打算让他参与朝政,钳制王导。不料司徒荀组受任不久就病死,司马睿更加忧伤,病势加重。

公元322年闰11月己丑日晚,司马睿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内殿。遗诏由太子司马绍继位。司马睿死后的庙号为中宗,谥号为元帝。

晋明帝(司马绍)

明帝,名司马绍(公元299~325年),字道畿。元帝长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3年,病死,终年27岁。葬于武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

晋明帝司马绍,于元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元帝于公元322年闰11月病死,他于同月庚寅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宁”。

司马绍继位后,仍然用王导辅政。王导堂兄王敦以为有机可乘,加紧准备篡夺帝位。公元324年王敦病重,司马绍乘机谋划,要发兵征讨王敦。王敦再次先发制人,派兵进攻建康,被晋军击退。不久,王敦病死,篡夺帝位的危机暂告平息。

公元325年闰8月,司马绍得急病,病势凶猛。垂危之时,他召太宰司马样、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壶等人进卧房接受顾命,命立太子司马衍为帝,要他们三人尽心辅佐。第二天(戊子日),司马绍病死于建康宫中的东堂。

司马绍死后的庙号为肃宗,谥号为明帝。

晋成帝(司马衍)

成帝,名司马衍(公元321~342年),字世根。明帝长子。明帝死后继位。在位17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 江宁县鸡笼山)。

晋成帝司马衍,于明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明帝于公元325年闰8月病死,他于同月己丑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咸和”。

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公元327年,历阳镇 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

公元342年正月,司马衍起病。6月,病重,急忙宣召中书监庾冰、中书何充、武陵王司马唏、会稽王司马昱等入卧房接受顾命,宣布立琅砑王司马岳为太子。3天后 (癸巳日),司马衍病死于建康宫中西堂。

司马衍死后的庙号为显宗,谥号为成帝。

晋康帝(司马岳)

康帝,名司马岳(公元322~344年),字世同。明帝子,成帝弟。成帝死后继位。在位2年,病死,终年23岁,葬于崇平陵(今 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晋康帝司马岳,初封吴王,后改封琅王牙王。成帝于公元342年6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午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建元”。

司马岳在位期间,重用庾泳、庾翼,防范北方后赵国君石虎的南下。公元344年9月,司马岳得病,日益沉重。这时他还没有指定嗣君,大臣们遥问带兵在外的 庾泳、庾翼两人,两庾认为应当立年龄大些的皇室成员为嗣君,而大臣何充却建议立时仅两岁的司马岳长子司马聃为太子,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两庾在外鞭长莫 及,在朝大臣终于册立司马聃为太子。戊戌日,司马岳病死于建康宫中的式乾殿。

司马岳死后谥号为康帝。

晋穆帝(司马聃)

穆帝,名司马聃(公元343~361年),字彭子。康帝长子。康帝死后继位,时年仅2岁。在位17年,病死,终年19岁。葬于永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西北幕府山南)。

晋穆帝司马聃,康帝病危时被大臣们立为太子。康帝于公元344年9月病死后,他于同月己亥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和”。

司马聃即位时只有2岁,由褚太后临朝听政。在位期间,用桓温驱逐了庾氏势力。桓温势力日益强大,企图篡夺帝位。公元361年5月丁巳日,司马聃病死于建康宫中的显阳殿。

司马聃死后的庙号为孝宗,谥号为穆帝。

晋哀帝(司马丕)

哀帝,名司马丕(公元341~365年),字干龄。成帝长子。穆帝死后继位。在位4年,病死,终年25岁。葬于安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鸡笼山南)。

晋哀帝司马丕,因穆帝在公元361年5月病死时,没有儿子,褚太后和会稽王司马昱便于同月庚申日迎立他 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和”。

公元365年2月,司马丕重病。司马昱闻讯,急忙赶往都城,想和他商议立嗣君的大事,但到达都城时,司马丕已经于丙申日病死于建康宫中的西堂。

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帝。

晋废帝(司马奕)

废帝,名司马奕(公元342~386年),字延龄。成帝子。哀帝死后继位。在位6年,为桓温所废。后病死,终年45岁。葬于吴陵(今江苏省吴县境内)。

晋废帝司马奕,曾封为东海王。哀帝于公元365年2月病死,没有儿子。褚太后和司马昱于同月丁酉日迎立他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太和”。

司马奕在位期间;桓温骄横跋扈,王室中又有司马昱执掌朝政,他成了傀儡。

公元371年11月,桓温寻找借口逼褚太后下诏废黜司马奕,派散骑侍郎刘亨进宫收缴了国玺,逼司马奕离宫。时值仲秋,天气还比较暖,司马奕穿着单衣步出西堂,乘牛车出神兽门,群臣哭着拜别。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兵士押送他回到原东海王府,降封为海西公。

第二年,司马奕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由吴国内史刁彝和御史顾允领兵监管。时人都同情他,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他的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司 马奕知道这些情况后,深居简出,闭门谢客,小心谨慎地度日,尽量避免嫌疑。公元372年11月的一天清晨,卢悚派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居处,自称奉太后 密诏来迎司马奕回京复辟。司马奕听了有些心动,想要答应。这时,他的家眷出来极力劝阻,他于是又拒绝出门,并斥退许龙。自此,更加明哲保身,整天在家饮酒 消愁,安于屈辱,总算避免了杀身之祸。

公元386年10月甲申日,司马奕病死于吴县(今江苏省吴县)。司马奕史称废帝,又称海西公。

晋简文帝(司马昱)

简文帝,名司马昱(公元320~372年),字道万。元帝少子,废帝被废,桓温立他为帝。在位2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高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方)。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初封琅蚜王,后封会稽王。桓温于公元371年11月废司马奕后,于同月己酉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咸安”。

司马昱继位后,一切听命于桓温,形同傀儡。公元372年7月,司马昱病危,宣布立子昌明为太子,并在一天一夜之内,连发四道诏书,请以大司马镇姑孰(今 安徽省当涂县)的桓温入京辅政。桓温不理睬,司马昱只好写下遗诏,授权桓温可以依据周公辅助成王的故例摄政;如果太子不值得辅助,可以取而代之,自行称 帝。郎中王坦之接到这诏书,极力劝谏,并当着司马昱的面将诏书撕成碎片。司马昱自慰地说:“天下本是取来之物,卿 何必如此着急呢?”王坦之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能私自授予他人!”司马昱沉吟良久,无话可答,命令王坦之重新起草遗诏,改成:“家国 大事都要一一禀告大司马(桓温),太子要象刘禅对待诸葛亮一样,敬重桓温。”

第二天(己末日),司马昱死于建康宫中。司马昱死后的庙号为太宗,谥号为简文帝。

晋孝武帝(司马曜)

孝武帝,名司马曜(公元362~396年),字昌明。简文帝子。简文帝死后继位。在位24年,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命宫女用被子闷死,终年35岁。葬于隆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于简文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简文帝于公元372年7月己末日病死,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宁康”。

司马曜继位时,只有10岁,由褚太后听政。但简文帝丧事刚办完,忽然有卢悚率领的几百人,杀入云龙门,声称奉海西公司马奕回宫复位,直冲入朝堂、内宫, 抢取武器,大砍大杀。后被禁卫军镇压,卢悚被捕杀。不久,桓温率军入都,合朝震惊,怕他前来夺帝位,但没过多久,桓温就病死,使东晋王朝又度过了一个危 机。

司马曜在位期间,司马道子和桓温之子桓玄当政。司马曜沉溺于酒色,整天在宫中享乐,朝政荒废。

公元396年9月庚申日,司马曜在宫内清暑殿中与宠爱的张贵人一起饮酒。他狂饮不止,并硬要张贵人再陪他对饮。张贵人已经酒足,难以再饮,极力辞谢。他 面露愠色,开玩笑地说:“你今天如敢违抗君命,拒不陪饮,我可要定你的罪!”张贵人一时火起,恃宠起身顶撞说:“妾偏偏不饮,看陛下定我什么罪!”司马曜 醉眼蒙胧,起身冷笑一声说:“你用不着嘴硬。你已经年近三十,应该废黜了。我有的是年轻貌美的佳人,难道少了你一人就不成?”说到这里,又大口呕吐,喷得 张贵人满头满身都是。左右慌忙将他扶入卧室,让他上床,昏睡过去。

张贵人自从得宠以来,恃宠生骄,从来没有受过如此训斥、羞辱,她又嫉妒成性,平日最担心司马曜再宠爱别人,废弃自己。这时,想到自己容貌将衰,司马曜已 经厌弃,一时又气又恨,顿时起了杀心。她洗脸换衣后,召来心腹宫女,命令她谋害司马曜。宫女不敢答应,她厉声威吓说要处死宫女,宫女只好偷偷溜进卧室,见 司马曜熟睡,就用被子蒙住他脸面,再搬来重物压在他身上。他挣扎一番,终于被活活闷死。司马曜作为天下至尊,只因酒后一句戏言而遭杀身之祸,成为千古丑 闻。

司马曜死后的庙号为烈宗,谥号为孝武帝。

晋安帝(司马德宗)

安帝,名司马德宗(公元382~418年),孝武帝长子。孝武帝死后继位。在位22年,被刘裕买通宦官勒死,终年37岁。葬于休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

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孝武帝在位时,被立为太子。张贵人于公元396年9月谋杀孝武帝后,重贿左右,伪称孝武帝是暴病而亡,同月辛酉日匆忙立司马德宗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隆安”。

司马德宗昏庸懦弱,继位后先后由司马道子、司马德文揽权,他始终是个傀儡。他在位期间,曾爆发孙恩、卢循起义。公元403年,被封为楚王的大将桓玄自称皇帝,废司马德宗为平固王(平固在今江西省赣州市东),命令他移居于寻阳(今江西省九江市)。东晋中绝。

不久,另一大将刘裕起兵讨伐桓玄,桓玄被击败,逃到寻阳,裹挟司马德宗辗转于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一带。公元404年,桓玄兵败被杀,安帝才得以复位。

公元418年,大将刘裕急于篡夺皇位,密令党羽,中书侍郎王韶之买通司马德宗左右侍从,伺机除掉司马德宗。司马德宗弟司马德文担心兄长遇害,整日陪侍, 保护他的安全,使王韶之无法下手。12月,司马德文病,回宫休养。戊寅日,王韶之乘机入后宫东堂,指挥侍从用散衣结成带子,将司马德宗活活勒死。事后,刘 裕伪称皇帝得暴病而死。

司马德宗被杀后,谥号为安帝。

晋恭帝(司马德文)

恭帝,名司马德文(公元385~420年),孝武帝子,安帝弟。刘裕勒死安帝后,立他为帝。在位2年,为刘裕所废,后又被刘裕派人用被子闷死,终年36岁。葬于冲平陵(今江苏省江宁县蒋山西南)。

晋恭帝司马德文,曾受封为琅蚜王。刘裕杀安帝后,见时机尚不成熟,就伪造遗诏.于同日立司马德文为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元熙”。

公元419年6月,刘裕见时机成熟,于壬戌日命令党徒傅亮草拟好禅位诏书,入宫逼司马德文誊抄。司马德文强作欢颜地对左右说:“桓玄篡位,晋朝那时已经 失国,多亏刘公(刘裕)出兵讨平,恢复晋朝,才得以再延续了近20年。今日禅位,我心甘情愿,没有什么怨恨。”说完,提笔抄誊诏书,交给了傅亮。然后,携 同后妃等眷属凄伤出宫,被刘裕降封为零陵王,迁居秣陵县城(今湖北省荆门县),由冠军将军刘遵考带兵监管。东晋灭亡。

司马德文皇后的兄长褚秀之、褚淡之,原封为晋朝的太常卿和侍中。这时见皇帝、皇后落难,他们就背叛求荣,甘当刘裕的走狗,协助监视帝后。褚皇后生下一个 儿子,褚秀之兄弟遵照刘裕命令,将男婴害死。刘裕也想暗害司马德文,司马德文因而日夜惊恐,整天和褚皇后共处一室,一切饮食也都由褚皇后亲自动手,使刘裕 一时无法下手。

公元420年9月,刘裕命令琅蚜侍中 张伟携毒酒一瓶,前去秣陵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谋害故主,回去又难以交代,就饮毒酒自杀。刘裕闻讯大怒。于丁丑日派褚淡之假意去探望褚皇后,命令自己的 亲兵暗暗跟在后面。褚皇后听到兄长来了,出外相见。亲兵乘机越墙进入司马德文室内,将毒酒放在他面前,逼他快饮。司马德文摇头拒绝说:“佛教说:人凡自 杀,转世不能再投人胎。”兵士便将他挟上床去,用被子蒙住他脸面,用力扼死,然后跳墙而去。

司马德文被杀后,谥号为恭帝。


网页名称:贺晋军zblog 贺晋年逝世
地址分享:http://cqcxhl.cn/article/dohgode.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