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flutter多线程,flutter线程模型

看了这篇文章,你还敢说你了解volatile关键字吗?

想要理解volatile为什么能确保可见性,就要先理解Java中的内存模型是什么样的。

“只有客户发展了,才有我们的生存与发展!”这是创新互联建站的服务宗旨!把网站当作互联网产品,产品思维更注重全局思维、需求分析和迭代思维,在网站建设中就是为了建设一个不仅审美在线,而且实用性极高的网站。创新互联对成都网站设计、成都做网站、网站制作、网站开发、网页设计、网站优化、网络推广、探索永无止境。

Java内存模型规定了 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 。 每条线程中还有自己的工作内存,线程的工作内存中保存了被该线程所使用到的变量(这些变量是从主内存中拷贝而来) 。 线程对变量的所有操作(读取,赋值)都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不同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对方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均需要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

基于此种内存模型,便产生了多线程编程中的数据“脏读”等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java中,执行下面这个语句:

i = 10;

执行线程必须先在自己的工作线程中对变量i所在的缓存行进行赋值操作,然后再写入主存当中。而不是直接将数值10写入主存当中。

比如同时有2个线程执行这段代码,假如初始时i的值为10,那么我们希望两个线程执行完之后i的值变为12。但是事实会是这样吗?

可能存在下面一种情况:初始时,两个线程分别读取i的值存入各自所在的工作内存当中,然后线程1进行加1操作,然后把i的最新值11写入到内存。此时线程2的工作内存当中i的值还是10,进行加1操作之后,i的值为11,然后线程2把i的值写入内存。

最终结果i的值是11,而不是12。这就是著名的缓存一致性问题。通常称这种被多个线程访问的变量为共享变量。

那么如何确保共享变量在多线程访问时能够正确输出结果呢?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并发编程的三大概念: 原子性,有序性,可见性 。

1.定义

原子性:即一个操作或者多个操作 要么全部执行并且执行的过程不会被任何因素打断,要么就都不执行。

2.实例

一个很经典的例子就是银行账户转账问题:

比如从账户A向账户B转1000元,那么必然包括2个操作:从账户A减去1000元,往账户B加上1000元。

试想一下,如果这2个操作不具备原子性,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假如从账户A减去1000元之后,操作突然中止。这样就会导致账户A虽然减去了1000元,但是账户B没有收到这个转过来的1000元。

所以这2个操作必须要具备原子性才能保证不出现一些意外的问题。

同样地反映到并发编程中会出现什么结果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想一下假如为一个32位的变量赋值过程不具备原子性的话,会发生什么后果?

假若一个线程执行到这个语句时,我暂且假设为一个32位的变量赋值包括两个过程:为低16位赋值,为高16位赋值。

那么就可能发生一种情况:当将低16位数值写入之后,突然被中断,而此时又有一个线程去读取i的值,那么读取到的就是错误的数据。

3.Java中的原子性

在Java中, 对基本数据类型的变量的读取和赋值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即这些操作是不可被中断的,要么执行,要么不执行。

上面一句话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理解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看下面一个例子i:

请分析以下哪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x = 10; //语句1

y = x; //语句2

x++; //语句3

x = x + 1; //语句4

咋一看,可能会说上面的4个语句中的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其实只有语句1是原子性操作,其他三个语句都不是原子性操作。

语句1是直接将数值10赋值给x,也就是说线程执行这个语句的会直接将数值10写入到工作内存中。

语句2实际上包含2个操作,它先要去读取x的值,再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 ,虽然读取x的值以及 将x的值写入工作内存 这2个操作都是原子性操作,但是合起来就不是原子性操作了。

同样的, x++和 x = x+1包括3个操作:读取x的值,进行加1操作,写入新的值 。

所以上面4个语句只有语句1的操作具备原子性。

也就是说, 只有简单的读取、赋值(而且必须是将数字赋值给某个变量,变量之间的相互赋值不是原子操作)才是原子操作。

从上面可以看出,Java内存模型只保证了基本读取和赋值是原子性操作, 如果要实现更大范围操作的原子性,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来实现。由于synchronized和Lock能够保证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执行该代码块,那么自然就不存在原子性问题了,从而保证了原子性。

1.定义

可见性是指当多个线程访问同一个变量时,一个线程修改了这个变量的值,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得到修改的值。

2.实例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下面这段代码:

//线程1执行的代码

int i = 0;

i = 10;

//线程2执行的代码

j = i;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当线程1执行 i =10这句时,会先把i的初始值加载到工作内存中,然后赋值为10,那么在线程1的工作内存当中i的值变为10了,却没有立即写入到主存当中。

此时线程2执行 j = i,它会先去主存读取i的值并加载到线程2的工作内存当中,注意此时内存当中i的值还是0,那么就会使得j的值为0,而不是10.

这就是可见性问题,线程1对变量i修改了之后,线程2没有立即看到线程1修改的值。

3.Java中的可见性

对于可见性,Java提供了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可见性。

当一个共享变量被volatile修饰时,它会保证修改的值会立即被更新到主存,当有其他线程需要读取时,它会去内存中读取新值。

而普通的共享变量不能保证可见性, 因为普通共享变量被修改之后,什么时候被写入主存是不确定的,当其他线程去读取时,此时内存中可能还是原来的旧值,因此无法保证可见性。

另外,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也能够保证可见性,synchronized和Lock能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线程获取锁然后执行同步代码,并且 在释放锁之前会将对变量的修改刷新到主存当中 。因此可以保证可见性。

1.定义

有序性:即程序执行的顺序按照代码的先后顺序执行。

2.实例

举个简单的例子,看下面这段代码:

int i = 0;

boolean flag = false;

i = 1; //语句1

flag = true; //语句2

上面代码定义了一个int型变量,定义了一个boolean类型变量,然后分别对两个变量进行赋值操作。从代码顺序上看,语句1是在语句2前面的,那么JVM在真正执行这段代码的时候会保证语句1一定会在语句2前面执行吗?不一定,为什么呢?这里可能会发生指令重排序(Instruction Reorder)。

下面解释一下什么是指令重排序, 一般来说,处理器为了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可能会对输入代码进行优化,它不保证程序中各个语句的执行先后顺序同代码中的顺序一致,但是它会保证程序最终执行结果和代码顺序执行的结果是一致的。

比如上面的代码中,语句1和语句2谁先执行对最终的程序结果并没有影响,那么就有可能在执行过程中,语句2先执行而语句1后执行。

但是要注意,虽然处理器会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它会保证程序最终结果会和代码顺序执行结果相同,那么它靠什么保证的呢?再看下面一个例子:

int a = 10; //语句1

int r = 2; //语句2

a = a + 3; //语句3

r = a*a; //语句4

这段代码有4个语句,那么可能的一个执行顺序是:

那么可不可能是这个执行顺序呢: 语句2 语句1 语句4 语句3

不可能,因为处理器在进行重排序时是会考虑指令之间的数据依赖性,如果一个指令Instruction 2必须用到Instruction 1的结果,那么处理器会保证Instruction 1会在Instruction 2之前执行。

虽然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内程序执行的结果,但是多线程呢?下面看一个例子:

上面代码中,由于语句1和语句2没有数据依赖性,因此可能会被重排序。假如发生了重排序,在线程1执行过程中先执行语句2,而此是线程2会以为初始化工作已经完成,那么就会跳出while循环,去执行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方法,而此时context并没有被初始化,就会导致程序出错。

从上面可以看出, 指令重排序不会影响单个线程的执行,但是会影响到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也就是说, 要想并发程序正确地执行,必须要保证原子性、可见性以及有序性。只要有一个没有被保证,就有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不正确。

3.Java中的有序性

在Java内存模型中,允许编译器和处理器对指令进行重排序,但是重排序过程不会影响到单线程程序的执行,却会影响到多线程并发执行的正确性。

在Java里面,可以通过volatile关键字来保证一定的“有序性”。另外可以通过synchronized和Lock来保证有序性,很显然,synchronized和Lock保证每个时刻是有一个线程执行同步代码,相当于是让线程顺序执行同步代码,自然就保证了有序性。

另外,Java内存模型具备一些先天的“有序性”, 即不需要通过任何手段就能够得到保证的有序性,这个通常也称为 happens-before 原则。如果两个操作的执行次序无法从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来,那么它们就不能保证它们的有序性,虚拟机可以随意地对它们进行重排序。

下面就来具体介绍下happens-before原则(先行发生原则):

①程序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

②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同一个锁额lock操作

③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

④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⑤线程启动规则: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个一个动作

⑥线程中断规则: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⑦线程终结规则:线程中所有的操作都先行发生于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Thread.join()方法结束、Thread.isAlive()的返回值手段检测到线程已经终止执行

⑧对象终结规则: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先行发生于他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

这8条规则中,前4条规则是比较重要的,后4条规则都是显而易见的。

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前4条规则:

对于程序次序规则来说,就是一段程序代码的执行 在单个线程中看起来是有序的 。注意,虽然这条规则中提到“书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书写在后面的操作”,这个应该是程序看起来执行的顺序是按照代码顺序执行的, 但是虚拟机可能会对程序代码进行指令重排序 。虽然进行重排序,但是最终执行的结果是与程序顺序执行的结果一致的,它只会对不存在数据依赖性的指令进行重排序。因此, 在单个线程中,程序执行看起来是有序执行的 ,这一点要注意理解。事实上, 这个规则是用来保证程序在单线程中执行结果的正确性,但无法保证程序在多线程中执行的正确性。

第二条规则也比较容易理解,也就是说无论在单线程中还是多线程中, 同一个锁如果处于被锁定的状态,那么必须先对锁进行了释放操作,后面才能继续进行lock操作。

第三条规则是一条比较重要的规则。直观地解释就是, 如果一个线程先去写一个变量,然后一个线程去进行读取,那么写入操作肯定会先行发生于读操作。

第四条规则实际上就是体现happens-before原则 具备传递性 。

1.volatile保证可见性

一旦一个共享变量(类的成员变量、类的静态成员变量)被volatile修饰之后,那么就具备了两层语义:

1)保证了 不同线程对这个变量进行操作时的可见性 ,即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个变量的值,这新值对其他线程来说是立即可见的。

2) 禁止进行指令重排序。

先看一段代码,假如线程1先执行,线程2后执行:

这段代码是很典型的一段代码,很多人在中断线程时可能都会采用这种标记办法。但是事实上,这段代码会完全运行正确么?即一定会将线程中断么?不一定,也许在大多数时候,这个代码能够把线程中断,但是也有可能会导致无法中断线程(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但是只要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就会造成死循环了)。

下面解释一下这段代码为何有可能导致无法中断线程。在前面已经解释过,每个线程在运行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工作内存,那么线程1在运行的时候,会将stop变量的值拷贝一份放在自己的工作内存当中。

那么当线程2更改了stop变量的值之后,但是还没来得及写入主存当中,线程2转去做其他事情了,那么线程1由于不知道线程2对stop变量的更改,因此还会一直循环下去。

但是用volatile修饰之后就变得不一样了:

第一:使用volatile关键字会 强制将修改的值立即写入主存 ;

第二:使用volatile关键字的话,当线程2进行修改时, 会导致线程1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 (反映到硬件层的话,就是CPU的L1或者L2缓存中对应的缓存行无效);

第三:由于线程1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所以 线程1再次读取变量stop的值时会去主存读取 。

那么在线程2修改stop值时(当然这里包括2个操作,修改线程2工作内存中的值,然后将修改后的值写入内存),会使得线程1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stop的缓存行无效,然后线程1读取时,发现自己的缓存行无效,它会等待缓存行对应的主存地址被更新之后,然后去对应的主存读取最新的值。

那么线程1读取到的就是最新的正确的值。

2.volatile不能确保原子性

下面看一个例子:

大家想一下这段程序的输出结果是多少?也许有些朋友认为是10000。但是事实上运行它会发现每次运行结果都不一致,都是一个小于10000的数字。

可能有的朋友就会有疑问,不对啊,上面是对变量inc进行自增操作,由于volatile保证了可见性,那么在每个线程中对inc自增完之后,在其他线程中都能看到修改后的值啊,所以有10个线程分别进行了1000次操作,那么最终inc的值应该是1000*10=10000。

这里面就有一个误区了, volatile关键字能保证可见性没有错,但是上面的程序错在没能保证原子性。 可见性只能保证每次读取的是最新的值,但是volatile没办法保证对变量的操作的原子性。

在前面已经提到过, 自增操作是不具备原子性的,它包括读取变量的原始值、进行加1操作、写入工作内存 。那么就是说自增操作的三个子操作可能会分割开执行,就有可能导致下面这种情况出现:

假如某个时刻变量inc的值为10,

线程1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1先读取了变量inc的原始值,然后线程1被阻塞了 ;

然后线程2对变量进行自增操作,线程2也去读取变量inc的原始值, 由于线程1只是对变量inc进行读取操作,而没有对变量进行修改操作,所以不会导致线程2的工作内存中缓存变量inc的缓存行无效,也不会导致主存中的值刷新, 所以线程2会直接去主存读取inc的值,发现inc的值时10,然后进行加1操作,并把11写入工作内存,最后写入主存。

然后线程1接着进行加1操作,由于已经读取了inc的值,注意此时在线程1的工作内存中inc的值仍然为10,所以线程1对inc进行加1操作后inc的值为11,然后将11写入工作内存,最后写入主存。

那么两个线程分别进行了一次自增操作后,inc只增加了1。

根源就在这里,自增操作不是原子性操作,而且volatile也无法保证对变量的任何操作都是原子性的。

解决方案:可以通过synchronized或lock,进行加锁,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也可以通过AtomicInteger。

在java 1.5的java.util.concurrent.atomic包下提供了一些 原子操作类 ,即对基本数据类型的 自增(加1操作),自减(减1操作)、以及加法操作(加一个数),减法操作(减一个数)进行了封装,保证这些操作是原子性操作。 atomic是利用CAS来实现原子性操作的(Compare And Swap) ,CAS实际上是 利用处理器提供的CMPXCHG指令实现的,而处理器执行CMPXCHG指令是一个原子性操作。

3.volatile保证有序性

在前面提到volatile关键字能禁止指令重排序,所以volatile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有序性。

volatile关键字禁止指令重排序有两层意思:

1)当程序执行到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时, 在其前面的操作的更改肯定全部已经进行,且结果已经对后面的操作可见;在其后面的操作肯定还没有进行 ;

2)在进行指令优化时, 不能将在对volatile变量的读操作或者写操作的语句放在其后面执行,也不能把volatile变量后面的语句放到其前面执行。

可能上面说的比较绕,举个简单的例子:

由于 flag变量为volatile变量 ,那么在进行指令重排序的过程的时候, 不会将语句3放到语句1、语句2前面,也不会讲语句3放到语句4、语句5后面。但是要注意语句1和语句2的顺序、语句4和语句5的顺序是不作任何保证的。

并且volatile关键字能保证, 执行到语句3时,语句1和语句2必定是执行完毕了的,且语句1和语句2的执行结果对语句3、语句4、语句5是可见的。

那么我们回到前面举的一个例子:

//线程1:

context = loadContext(); //语句1

inited = true; //语句2

//线程2:

while(!inited ){

sleep()

}

doSomethingwithconfig(context);

前面举这个例子的时候,提到有可能语句2会在语句1之前执行,那么久可能导致context还没被初始化,而线程2中就使用未初始化的context去进行操作,导致程序出错。

这里如果用volatile关键字对inited变量进行修饰,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因为当执行到语句2时,必定能保证context已经初始化完毕。

1.可见性

处理器为了提高处理速度,不直接和内存进行通讯,而是将系统内存的数据独到内部缓存后再进行操作,但操作完后不知什么时候会写到内存。

2.有序性

Lock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它确保 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 即在执行到内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synchronized关键字是防止多个线程同时执行一段代码,那么就会很影响程序执行效率,而volatile关键字在某些情况下性能要优于synchronized,但是要注意volatile关键字是无法替代synchronized关键字的,因为volatile关键字无法保证操作的原子性。通常来说,使用volatile必须具备以下2个条件:

1)对变量的写操作不依赖于当前值

2)该变量没有包含在具有其他变量的不变式中

下面列举几个Java中使用volatile的几个场景。

①.状态标记量

volatile boolean flag = false;

//线程1

while(!flag){

doSomething();

}

//线程2

public void setFlag() {

flag = true;

}

根据状态标记,终止线程。

②.单例模式中的double check

为什么要使用volatile 修饰instance?

主要在于instance = new Singleton()这句,这并非是一个原子操作,事实上在 JVM 中这句话大概做了下面 3 件事情:

但是在 JVM 的即时编译器中存在指令重排序的优化。也就是说上面的第二步和第三步的顺序是不能保证的,最终的执行顺序可能是 1-2-3 也可能是 1-3-2。如果是后者,则在 3 执行完毕、2 未执行之前,被线程二抢占了,这时 instance 已经是非 null 了(但却没有初始化),所以线程二会直接返回 instance,然后使用,然后顺理成章地报错。

自己是从事了七年开发的Android工程师,不少人私下问我,2019年Android进阶该怎么学,方法有没有?

没错,年初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那些想进阶提升Android开发,却又不知道怎么进阶学习的朋友。【 包括高级UI、性能优化、架构师课程、NDK、Kotlin、混合式开发(ReactNative+Weex)、Flutter等架构技术资料 】,希望能帮助到您面试前的复习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

Flutter开发和iOS开发的区别(优缺点)

自己写flutter也有段时间了,这次来聊聊flutter开发App和原生iOS开发App各有什么优缺点.

不废话,直奔主题????

面试资料分享:资料内容包括逆向安防、算法、架构设计、Swift、多线程,网络进阶,还有底层、音视频、Flutter等等

Flutter浪潮下的音视频研发探索

文/陈炉军

整理/LiveVideoStack

大家好,我是阿里巴巴闲鱼事业部的陈炉军,本次分享的主题是Flutter浪潮下的音视频研发探索,主要内容是针对闲鱼APP在当下流行的跨平台框架Flutter的大规模实践,介绍其在音视频领域碰到的一些困难以及解决方案。

分享内容主要分为四个方面,首先会对Flutter有一个简单介绍以及选择Flutter作为跨平台框架的原因,其次会介绍Flutter中与音视频关系非常大的外接纹理概念,以及对它做出的一些优化。之后会对闲鱼在音视频实践过程中碰到的一些Flutter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TPM音视频框架。最后是闲鱼Flutter多媒体开源组件的介绍。

Flutter

Flutter是一个跨平台框架,以往的做法是将音频、视频和网络这些模块都下沉到C++层或者ARM层,在其上封装成一个音视频的SDK,供UI层的PC、iOS和Android调用。

而Flutter做为一个UI层的跨平台框架,顾名思义就是在UI层也实现了一个跨平台开发。可以预想的是未Flutter发展的好的话,会逐渐变为一个从底层到UI层的一个全链路的跨平台开发,技术人员分别负责SDK和UI层的开发。

在Flutter之前已经有很多跨平台UI解决方案,那为什么选择Flutter呢?

我们主要考虑性能和跨平台的能力。

以往的跨平台方案比如Weex,ReactNative,Cordova等等因为架构的原因无法满足性能要求,尤其是在音视频这种性能要求几乎苛刻的场景。

而诸如Xamarin等,虽然性能可以和原生App一致,但是大部分逻辑还是需要分平台实现。

我们可以看一下,为什么Flutter可以实现高性能:

原生的native组件渲染以IOS为例,苹果的UIKit通过调用平台自己的绘制框架QuaztCore来实现UI的绘制,图形绘制也是调用底层的API,比如OpenGL、Metal等。

而Flutter也是和原生API逻辑一致,也是通过调用底层的绘制框架层SKIA实现UI层。这样相当于Flutter他自己实现了一套UI框架,提供了一种性能超越原生API的跨平台可能性。

但是我们说一个框架最终性能怎样,其实取决于设计者和开发者。至于现在到底是一个什么状况:

在闲鱼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在正常的开发没有特意的去优化UI代码的情况下,在一些低端机上,Flutter界面的流畅性是比Native界面要好的。

虽然现在闲鱼某些场景下会有卡顿闪退等情况,但是这是一个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问题,我们相信未来性能肯定不会成为限制Flutter发展的瓶颈的。

在闲鱼实践Flutter的过程中,混合栈和音视频是其中比较难解决的两个问题,混合栈是指一个APP在Flutter过程中不可能一口气将所有业务全部重写为Flutter,所以这是一个逐步迭代的过程,这期间原生native界面与Flutter界面共存的状态就称之为混合栈。闲鱼在混合栈上也有一些比较好的输出,例如FlutterBoost。

外接纹理

在讲音视频之前需要简要介绍一下外接纹理的概念,我们将它称之为是Flutter和Frame之间的桥梁。

Flutter渲染一帧屏幕数据首先要做的是,GPU发出的VC信号在Flutter的UI线程,通过AOT编译的机器码结合当前Dart Runtime,生成Layer Tree UI树,Layer Tree上每一个叶子节点都代表了当前屏幕上所需要渲染的每一个元素,包含了这些元素渲染所需要的内容。将Layer Tree抛给GPU线程,在GPU线程内调用Skia去完成整个UI的渲染过程。Layer Tree中有PictureLayer和TextureLayer两个比较重要的节点。PictureLayer主要负责屏幕图片的渲染,Flutter内部实现了一套图片解码逻辑,在IO线程将图片读取或者从网络上拉取之后,通过解码能够在IO线程上加载出纹理,交给GPU线程将图片渲染到屏幕上。但是由于音视频场景下系统API太过繁多,业务场景过于复杂。Flutter没有一套逻辑去实现跨平台的音视频组件,所以说Flutter提出了一种让第三方开发者来实现音视频组件的方式,而这些音视频组件的视频渲染出口,就是TextureLayer。

在整个Layer Tree渲染的过程中,TextureLayer的数据纹理需要由外部第三方开发者来指定,可以把视频数据和播放器数据送到TextureLayer里,由Flutter将这些数据渲染出来。

TextureLayer渲染过程:首先判断Layer是否已经初始化,如果没有就创建一个Texture,然后将Texture Attach到一个SufaceTexture上。

这个SufaceTexture是音视频的native代码可以获取到的对象,通过这个对象创建的Suface,我们可以将视频数据、摄像头数据解码放到Suface中,然后Flutter端通过监听SufaceTexture的数据更新就可以顺利把刚才创建的数据更新到它的纹理中,然后再将纹理交给SKIA渲染到屏幕上。

然而我们如果需要用Flutter实现美颜,滤镜,人脸贴图等等功能,就需要将视频数据读取出来,更新到纹理中,再将GPU纹理经过美颜滤镜处理后生成一个处理后的纹理。按Flutter提供的现有能力,必须先将纹理中的数据从GPU读出到CPU中,生成Bitmap后再写入Surface中,这样在Flutter中才能顺利的更新到视频数据,这样做对系统性能的消耗很大。

通过对Flutter渲染过程分析,我们知道Flutter底层需要渲染的数据就是GPU纹理,而我们经过美颜滤镜处理完成以后的结果也是GPU纹理,如果可以将它直接交给Flutter渲染,那就可以避免GPU-CPU-GPU这样的无用循环。这样的方法是可行的,但是需要一个条件,就是OpenGL上下文共享。

OpenGL

在说上下文之前,得提到一个和上线文息息相关的概念:线程。

Flutter引擎启动后会启动四个线程:

第一个线程是UI线程,这是Flutter自己定义的UI线程,主要负责GPU发出的VSync信号时候用当前Dart编译的机器码和当前运行环境创建出Layer Tree。

还有就是IO线程和GPU线程。和大部分OpenGL处理解决方案中一样,Flutter也采取一个线程责资源加载,一部分负责资源渲染这种思路。

两个线程之间纹理共享有两种方式。一种是EGLImage(IOS是 CVOpenGLESTextureCache)。一种是OpenGL Share Context。Flutter通过Share Context来实现纹理共享,将IO线程的Context和GPU线程的Context进行Share,放到同一个Share Group下面,这样两个线程下资源是互相可见可以共享的。

Platform线程是主线程,Flutter中有一个很奇怪的设定,GPU线程和主线程共用一个Context。并且在主线程也有很多OpenGL 操作。

这样的设计会给音视频开发带来很多问题,后面会详细说。

音视频端美颜处理完成的OpenGL纹理能够让Flutter直接使用的条件就是Flutter的上下文需要和平台音视频相关的OpenGL上下文处在一个Share Group下面。

由于Flutter主线程的Context就是GPU的Context,所以在音视频端主线程中有一些OpenGL操作的话,很有可能使Flutter整个OpenGL被破坏掉。所以需要将所有的OpenGL操作都限制在子线程中。

通过上述这两个条件的处理,我们就可以在没有增加GPU消耗的前提下实现美颜和滤镜等等功能。

TPM

在经过demo验证之后,我们将这个方案应用到闲鱼音视频组件中,但改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上图是摄像头采集数据转换为纹理的一段代码,其中有两个操作:首先是切进程,将后面的OpenGL操作都切到cameraQueue中。然后是设置一次上下文。然后这种限制条件或者说是潜规则往往在开发过程中容易被忽略的。而这个条件一旦忽略后果就是出现一些莫名其妙的诡异问题极难排查。因此我们就希望能抽象出一套框架,由框架本身实现线程的切换、上下文和模块生命周期等的管理,开发者接入框架以后只需要安心实现自己的算法,而不需要关心这些潜规则还有其他一些重复的逻辑操作。

在引入Flutter之前闲鱼的音视频架构与大部分音视频逻辑一样采用分层架构:

1:底层是一些独立模块

2:SDK层是对底层模块的封装

3:最上层是UI层。

引入Flutter之后,通过分析各个模块的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假设或者说是抽象:音视频应用在终端上可以归纳为视频帧解码之后视频数据帧在各个模块之间流动的过程,基于这种假设去做Flutter音视频框架的抽象。

咸鱼Flutter多媒体开源组件

整个Flutter音视频框架抽象分为管线和数据的抽象、模块的抽象、线程统一管理和上下文同一管理四部分。

管线,其实就是视频帧流动的管道。数据,音视频中涉及到的数据包括纹理、Bit Map以及时间戳等。结合现有的应用场景我们定义了管线流通数据以Texture为主数据,同时可以选择性的添加Bit Map等作为辅助数据。这样的数据定义方式,避免重复的创建和销毁纹理带来的性能开销以及多线程访问纹理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满足一些特殊模块对特殊数据的需求。同时也设计了纹理池来管理管线中的纹理数据。

模块:如果把管线和数据比喻成血管和血液,那框架音视频的场景就可以比喻成器官,我们根据模块所在管线的位置抽象出采集、处理和输出三个基类。这三个基类里实现了刚才说的线程切换,上下文切换,格式转换等等共同逻辑,各个功能模块通过集成自这些基类,可以避免很多重复劳动。

线程:每一个模块初始化的时候,初始化函数就会去线程管理的模块去获取自己的线程,线程管理模块可以决定给初始化函数分配新的线程或者已经分配过其他模块的线程。

这样有三个好处:

一是可以根据需要去决定一个线程可以挂载多少模块,做到线程间的负载均衡。第二,多线程并发式能够保证模块内的OpenGL操作是在当前线程内而不会跑到主线程去,彻底避免Flutter的OpenGL 环境被破坏。第三,多线程并行可以充分利用CPU多核架构,提升处理速度。

从Flutter端修改Flutter引擎将Context取出后,根据Context创建上下文的统一管理模块,每一个模块在初始化的时候会获取它的线程,获取之后会调用上下文管理模块获取自己的上下文。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个模块的上下文都是与Flutter的上下文进行Share的,每个模块之间资源都是共享可见的,Flutter和音视频native之间也是互相共享可见的。

基于上述框架如果要实现一个简单的场景,比如画面实时预览和滤镜处理功能,

1:需要选择功能模块,功能模块包括摄像头模块、滤镜处理模块和Flutter画面渲染模块,

2:需要配置模块参数,比如采集分辨率、滤镜参数和前后摄像头设置等,

3:在创建视频管线后使用已配置的参数创建模块

4:最后管线搭载模块,开启管线就可以实现这样简单的功能。

上图为整个功能实现的代码和结构图。

结合上述音视频框架,闲鱼实现了Flutter多媒体开源组件。

组要包含四个基本组件分别是:

1:视频图像拍摄组件

2:播放器组件

3:视频图像编辑组件

4:相册选择组件

现在这些组件正在走内部开源流程。预计9月份,相册和播放器会实现开源。

后续展望和规划

1:实现开头所说的从底层SDK到UI的全链路的跨端开发。目前底层框架层和模块层都是各个平台各自实现,反而是Flutter的UI端进行了跨平台的统一,所以后续会将底层也按照音视频常用做法把逻辑下沉到C++层,尽可能的实现全链路跨平台。

2:第二部分内容为开源共建,闲鱼开源的内容不仅包括拍摄、编辑组件,还包括了很多底层模块,希望有开发者在基于Flutter开发音视频应用时可以充分利用闲鱼开源出的音视频模块能力,搭建APP框架,开发者只要去负责实现特殊需求模块就可以,尽可能的减少重复劳动。

想进入互联网行业,零经验怎么最快入行

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首先得搞清楚互联网行业中有哪些岗位,这些岗位是做什么的,再去选择一个岗位、一个方向,有目的的学习和发展。

一、互联网中的岗位。

一般来说公司越大岗位越完善,我们选择腾讯官网的招聘页,去看看大型互联网公司都有哪些岗位。

图片来源:腾讯官网

从图片可以得出,除开一个公司的基础职能岗位(行政、财务、法务等),互联网岗位大的方向可以分为技术、设计、产品、运营。

1、技术:

技术岗中包含前端、开发、运维、质量保证、数据、算法、地图(GIS)等。

2、设计:

设计岗有交互设计、视觉设计、用户体验与研究。

3、产品:

产品针对不同业务方向,对产品也会有所区分。

图片来源:阿里巴巴官网 招聘页

4、运营:

运营也和产品一样,公司的业务不同,运营的方向、内容、方式也会不同。

知道了这些岗位,那这些岗位在具体的工作是什么呢?一个项目的从无到有,前期的工作就不细述了,项目正式开始大概的流程:

(1)项目负责人:制定项目计划。

(2)需求/产品:据用户诉求,分析产品规划,输出需求文档。或者是用户分析,产品定位,输出产品需求。

(3)需求/产品:依据初步的原型图和需求文档,对开发、测试澄清需求。或者是产品依据需求输出线框图。

(4)设计:根据需求,交互设计师设计原型图,输出交互稿;UI设计师输出UI稿。交互和UI评审。

(5)开发:依据迭代要求和开发计划,开发对应功能模块。

(6)测试:输出测试方案,依据测试计划和开发给出的转测范围,测试对应功能。

(7)运维:迭代开发完成后,项目交付,进入运维期。

依据以上流程,需求(产品岗)需要参与项目前期产品定位、需求整理的工作,同时在整个项目周期需要依据项目计划,给项目组人员澄清需求。依据测试反馈、用户反馈、活动周期去调整产品需求,需求(产品岗)孕育产品。

在阿里的招聘页中,设计岗包含交互设计、视觉设计以及用户体验与研究。设计依据产品提出的需求去做产品的交互设计、视觉设计,让产品生动形象。

开发人员依据需求和设计,赋予产品真正的生命,让产品活起来。测试是保证产品质量,让产品更完美。一个成熟的产品上线后,运维人员去维护产品的正常使用,运营人员提高产品的曝光,吸引用户。

二、简单介绍了互联网中的岗位,那什么岗位适合零基础的人学习然后快速入行呢?

由于市场需求量大,薪资待遇高,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互联网行业,针对零基础想要转行的小伙伴到底选择哪个方向去学习才能快速入行呢?

这个答案肯定不统一,因为每个人的兴趣、性格、行业背景不同,选择、适合的方向也不同。我们去聊聊每个方向需要的能力与发展,再结合你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个方向深入发展。

1、技术:

技术岗一般分为开发、测试、运维,开发针对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方向,如java、C++、Python等。不同的职责分为前端开发、后台、手机应用等,不同的业务方向分为区块链、人工智能、C端、B端、移动端等。

测试又依据不同的测试内容,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自动化测试等。

针对这些方向,如果你是零基础而且对编码很感兴趣,可以尝试前端开发、java开发、测试,原因有以下几点:

1、前端开发零基础好入门,上手快可以立马看到学习效果,可以大大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并不是说前端没有技术含量,我们不仅需要学习前端基础,还需要学习vue.js、react.js、react-native和Flutter等主流框架,并扩展three.js、typescript等等技术,深挖、剖析框架原理。甚至了解后端的知识,在工作中才能减少沟通成本。

2、Java作为一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是全球主流的编程语言之一。Java技术具有卓越的通用性、简单性、安全性、高效性、健壮性、多线程、动态性、平台独立与移植性等特点,可以用于编写Web 应用程序、桌面应用程序、分布式系统和嵌入式系统应用程序等。相关调查显示,在各种编程语言中,Java使用者比例很高,达40%以上!

3、为了保证软件在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几乎所有的IT企业在软件产品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工作。你可能会说,为什么要对编码感兴趣才建议去学测试,测试不就是点点点吗?你错了,点点点的工作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对测试的需求了,现在市场上更倾向于有开发能力的测试。比如在测试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需要写测试脚本、测试工具,所以这些都需要测试工程师具备一定的编码能力。所以如果对测试感兴趣一定也要学习编码,具备一定的编码能力哦。

2、设计:

互联网中的设计分为视觉设计和交互设计,视觉设计又会依据公司业务、项目分为Web网页设计、电商设计、移动端设计、运营插画设计等。

交互设计是努力去创造和建立的是人与产品及服务之间有意义的关系,而视觉设计主要是让产品富有灵魂,生动有美感。由于大多数不了解互联网的人,听得最多的岗位大概是开发和测试,那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UI设计。

UI(User Interface),中文名“用户界面”。Ps:(百度解释)UI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界面美观的整体设计。

通俗来说,大家生活中的手机和电脑上使用的各种App、网页软件等产品的原型设计都来自于UI。

如果你觉得开发编码太累,测试太枯燥,可以尝试了解一下UI设计。也许你会问没有绘画基础也可以学习UI设计吗?

答案是肯定是可以的,市面上大多数的UI设计并非科班专业出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也可以具备UI设计的相关专业技能。

阿里巴巴资深总监杨光曾表示:无论是鲁班,还是未来升级的人工智能都不可能取代设计师,机器人只是帮助设计师解决重复性的工作,重塑整个设计生态,而真正的“设计师”,反而会越来越值钱。

综上所述,想要不被社会淘汰,最好让人无法取代。入行互联网,选择UI设计让你既有技术又有发展。如果对UI设计感兴趣,选择UI让兴趣和梦想齐飞。

3、产品:

当然也有很多小伙伴对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很感兴趣,难道是因为经理这个头衔听起来很拉风。那我们又来了解互联网行业中的产品经理。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但是真的每个人都能做产品经理吗?产品经理会伴随一个产品走完全部的生命周期,他需要和开发、设计、测试、运营等团队,及上下游紧密合作,对项目进行风险把控和资源协调,推进达成产品目标。

虽然看似产品经理不需要技术,但是没有技术背景你如何和技术人员沟通,如何把控进度与风险,所以产品经理特别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就不建议零基础的小伙伴通过产品经理入行互联网了。你可以通过技术入行,再转到产品岗,有了技术背景,对你的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有很大帮助哦。

4、运营: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而互联网运营就是要利用一切资源与策略去吸引用户,增加用户粘性。

大多数的人会说,运营岗位门槛低,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对于运营来说,因为没有固定的概念和标准的工作定义,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平台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不一样,所以运营工作灵活,方式多变,需要顺应变化。由于回答中有很多关于运营岗位的回答,在这里我就不再对运营岗位进行详细说明了。

最后我想说,互联网行业中的岗位很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背景去选择合适的方向,但是零基础找到工作肯定不现实。因为企业不是学校,不会传授技术给零经验、零基础的人,所以你一定得具备胜任岗位的能力,才有可能入行互联网。零基础、零经验的小伙伴,大多数都会以初级人员的要求进入行业,所以想要入行,你至少得具备一定的技能和前提条件。

Android中的线程状态 - AsyncTask详解

在操作系统中,线程是操作系统调度的最小单元,同时线程又是一种受限的系统资源,即线程不可能无限制地产生,并且 线程的创建和销毁都会有相应的开销。 当系统中存在大量的线程时,系统会通过会时间片轮转的方式调度每个线程,因此线程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并行。

如果在一个进程中频繁地创建和销毁线程,显然不是高效的做法。正确的做法是采用线程池,一个线程池中会缓存一定数量的线程,通过线程池就可以避免因为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所带来的系统开销。

AsyncTask是一个抽象类,它是由Android封装的一个轻量级异步类(轻量体现在使用方便、代码简洁),它可以在线程池中执行后台任务,然后把执行的进度和最终结果传递给主线程并在主线程中更新UI。

AsyncTask的内部封装了 两个线程池 (SerialExecutor和THREAD_POOL_EXECUTOR)和 一个Handler (InternalHandler)。

其中 SerialExecutor线程池用于任务的排队,让需要执行的多个耗时任务,按顺序排列 , THREAD_POOL_EXECUTOR线程池才真正地执行任务 , InternalHandler用于从工作线程切换到主线程 。

1.AsyncTask的泛型参数

AsyncTask是一个抽象泛型类。

其中,三个泛型类型参数的含义如下:

Params: 开始异步任务执行时传入的参数类型;

Progress: 异步任务执行过程中,返回下载进度值的类型;

Result: 异步任务执行完成后,返回的结果类型;

如果AsyncTask确定不需要传递具体参数,那么这三个泛型参数可以用Void来代替。

有了这三个参数类型之后,也就控制了这个AsyncTask子类各个阶段的返回类型,如果有不同业务,我们就需要再另写一个AsyncTask的子类进行处理。

2.AsyncTask的核心方法

onPreExecute()

这个方法会在 后台任务开始执行之间调用,在主线程执行。 用于进行一些界面上的初始化操作,比如显示一个进度条对话框等。

doInBackground(Params...)

这个方法中的所有代码都会 在子线程中运行,我们应该在这里去处理所有的耗时任务。

任务一旦完成就可以通过return语句来将任务的执行结果进行返回,如果AsyncTask的第三个泛型参数指定的是Void,就可以不返回任务执行结果。 注意,在这个方法中是不可以进行UI操作的,如果需要更新UI元素,比如说反馈当前任务的执行进度,可以调用publishProgress(Progress...)方法来完成。

onProgressUpdate(Progress...)

当在后台任务中调用了publishProgress(Progress...)方法后,这个方法就很快会被调用,方法中携带的参数就是在后台任务中传递过来的。 在这个方法中可以对UI进行操作,在主线程中进行,利用参数中的数值就可以对界面元素进行相应的更新。

onPostExecute(Result)

当doInBackground(Params...)执行完毕并通过return语句进行返回时,这个方法就很快会被调用。返回的数据会作为参数传递到此方法中, 可以利用返回的数据来进行一些UI操作,在主线程中进行,比如说提醒任务执行的结果,以及关闭掉进度条对话框等。

上面几个方法的调用顺序:

onPreExecute() -- doInBackground() -- publishProgress() -- onProgressUpdate() -- onPostExecute()

如果不需要执行更新进度则为onPreExecute() -- doInBackground() -- onPostExecute(),

除了上面四个方法,AsyncTask还提供了onCancelled()方法, 它同样在主线程中执行,当异步任务取消时,onCancelled()会被调用,这个时候onPostExecute()则不会被调用 ,但是要注意的是, AsyncTask中的cancel()方法并不是真正去取消任务,只是设置这个任务为取消状态,我们需要在doInBackground()判断终止任务。就好比想要终止一个线程,调用interrupt()方法,只是进行标记为中断,需要在线程内部进行标记判断然后中断线程。

3.AsyncTask的简单使用

这里我们模拟了一个下载任务,在doInBackground()方法中去执行具体的下载逻辑,在onProgressUpdate()方法中显示当前的下载进度,在onPostExecute()方法中来提示任务的执行结果。如果想要启动这个任务,只需要简单地调用以下代码即可:

4.使用AsyncTask的注意事项

①异步任务的实例必须在UI线程中创建,即AsyncTask对象必须在UI线程中创建。

②execute(Params... params)方法必须在UI线程中调用。

③不要手动调用onPreExecute(),doInBackground(Params... params),onProgressUpdate(Progress... values),onPostExecute(Result result)这几个方法。

④不能在doInBackground(Params... params)中更改UI组件的信息。

⑤一个任务实例只能执行一次,如果执行第二次将会抛出异常。

先从初始化一个AsyncTask时,调用的构造函数开始分析。

这段代码虽然看起来有点长,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具体的逻辑会得到执行,只是初始化了两个变量,mWorker和mFuture,并在初始化mFuture的时候将mWorker作为参数传入。mWorker是一个Callable对象,mFuture是一个FutureTask对象,这两个变量会暂时保存在内存中,稍后才会用到它们。 FutureTask实现了Runnable接口,关于这部分内容可以看这篇文章。

mWorker中的call()方法执行了耗时操作,即result = doInBackground(mParams);,然后把执行得到的结果通过postResult(result);,传递给内部的Handler跳转到主线程中。在这里这是实例化了两个变量,并没有开启执行任务。

那么mFuture对象是怎么加载到线程池中,进行执行的呢?

接着如果想要启动某一个任务,就需要调用该任务的execute()方法,因此现在我们来看一看execute()方法的源码,如下所示:

调用了executeOnExecutor()方法,具体执行逻辑在这个方法里面:

可以 看出,先执行了onPreExecute()方法,然后具体执行耗时任务是在exec.execute(mFuture),把构造函数中实例化的mFuture传递进去了。

exec具体是什么?

从上面可以看出具体是sDefaultExecutor,再追溯看到是SerialExecutor类,具体源码如下:

终于追溯到了调用了SerialExecutor 类的execute方法。SerialExecutor 是个静态内部类,是所有实例化的AsyncTask对象公有的,SerialExecutor 内部维持了一个队列,通过锁使得该队列保证AsyncTask中的任务是串行执行的,即多个任务需要一个个加到该队列中,然后执行完队列头部的再执行下一个,以此类推。

在这个方法中,有两个主要步骤。

①向队列中加入一个新的任务,即之前实例化后的mFuture对象。

②调用 scheduleNext()方法,调用THREAD_POOL_EXECUTOR执行队列头部的任务。

由此可见SerialExecutor 类仅仅为了保持任务执行是串行的,实际执行交给了THREAD_POOL_EXECUTOR。

THREAD_POOL_EXECUTOR又是什么?

实际是个线程池,开启了一定数量的核心线程和工作线程。然后调用线程池的execute()方法。执行具体的耗时任务,即开头构造函数中mWorker中call()方法的内容。先执行完doInBackground()方法,又执行postResult()方法,下面看该方法的具体内容:

该方法向Handler对象发送了一个消息,下面具体看AsyncTask中实例化的Hanlder对象的源码:

在InternalHandler 中,如果收到的消息是MESSAGE_POST_RESULT,即执行完了doInBackground()方法并传递结果,那么就调用finish()方法。

如果任务已经取消了,回调onCancelled()方法,否则回调 onPostExecute()方法。

如果收到的消息是MESSAGE_POST_PROGRESS,回调onProgressUpdate()方法,更新进度。

InternalHandler是一个静态类,为了能够将执行环境切换到主线程,因此这个类必须在主线程中进行加载。所以变相要求AsyncTask的类必须在主线程中进行加载。

到此为止,从任务执行的开始到结束都从源码分析完了。

AsyncTask的串行和并行

从上述源码分析中分析得到,默认情况下AsyncTask的执行效果是串行的,因为有了SerialExecutor类来维持保证队列的串行。如果想使用并行执行任务,那么可以直接跳过SerialExecutor类,使用executeOnExecutor()来执行任务。

四、AsyncTask使用不当的后果

1.)生命周期

AsyncTask不与任何组件绑定生命周期,所以在Activity/或者Fragment中创建执行AsyncTask时,最好在Activity/Fragment的onDestory()调用 cancel(boolean);

2.)内存泄漏

3.) 结果丢失

屏幕旋转或Activity在后台被系统杀掉等情况会导致Activity的重新创建,之前运行的AsyncTask(非静态的内部类)会持有一个之前Activity的引用,这个引用已经无效,这时调用onPostExecute()再去更新界面将不再生效。

自己是从事了七年开发的Android工程师,不少人私下问我,2019年Android进阶该怎么学,方法有没有?

没错,年初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整理出来的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那些想进阶提升Android开发,却又不知道怎么进阶学习的朋友。【 包括高级UI、性能优化、架构师课程、NDK、Kotlin、混合式开发(ReactNative+Weex)、Flutter等架构技术资料 】,希望能帮助到您面试前的复习且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也节省大家在网上搜索资料的时间来学习。

做混合的话Uniapp和Flutter我应该学哪个啊?

Uniapp目前比较成熟,而且用的是Vue语法,学习成本比较低,而且行业里面用的也比较广泛,而Flutter的话,学习成本略高,因为要学习新的语言,还有就是目前生态不是特别完备,等他再发展发展吧。黑马程序员官网有成套免费视频哦,有什么不懂的可以直接过去学习。您的采纳是对我成长的鞭策


当前名称:flutter多线程,flutter线程模型
本文路径:http://cqcxhl.cn/article/dsddjpc.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