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在任何领域,底层基础设施都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数字化 社会 ,半导体、操作系统则是整个数字化生态的底层基础设施。中国在芯片和操作系统上实现突破,不仅关乎国家安全,也与中国的数字化产业发展潜力息息相关。
成都创新互联网站建设公司是一家服务多年做网站建设策划设计制作的公司,为广大用户提供了成都网站制作、成都做网站、外贸营销网站建设,成都网站设计,1元广告,成都做网站选成都创新互联,贴合企业需求,高性价比,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一站式服务欢迎致电。
就像一颗大树一样,根扎的越深,树才能长得越高,枝叶才能更加茂盛。从这个角度来看,华为鸿蒙的确是国之重器。上至国家部门,下至黎明百姓,都对鸿蒙寄予厚望。
需要指出的是,鸿蒙一直宣称自己是面向物联网的操作系统,与安卓系统有本质的区别。事实也的确如此,鸿蒙并不是在重复造轮子,而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鸿蒙对标的不是谷歌安卓,而是谷歌的物联网操作系统Fuchsia OS 。那么,鸿蒙与目前的操作系统相比,先进在哪里,鸿蒙是否就是未来操作系统的终点呢?
这篇文章,我们将讨论鸿蒙与目前操作系统的主要差别,描绘鸿蒙想要实现的“理想国”。此外,鸿蒙目前还只是一个半成品,更先进的操作系统,是云操作系统。接下来,我们将展开讨论。
说明:目前很多云厂商都宣称自研了云操作系统,他们所谓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不是真正的操作系统。什么才是云操作系统,目前还不能给一个完整的定义。不过,真正的云操作系统应该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可以直接调度CPU,控制CPU计算进程;融合了目前的计算节点管理与单服务器操作系统,在云数据中心实现计算资源的自由调度;整个操作系统横跨云服务器、边缘计算服务器、智能设备三端,实现云边端的协同;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主要部署在云服务器,基于云原生实现应用开发,并且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接入,多端应用。
我们从操作系统的本质入手来讨论其演进的内在逻辑。大体上看,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架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下,操作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计算、存储、网络和I/O设备;对上,则支撑应用软件,协助应用软件调用计算、存储等软硬件资源。操作系统还通过I/O设备实现人机交互。比如,电脑的人机交互就是鼠标+键盘作为输入,屏幕作为输出;手机的人机交互,主要的输入和输出介质都是屏幕。此外,还有摄像头、扬声器等输入输出设备。
操作系统的演进,核心就是针对不同的终端计算设备,来变革对软硬件资源的调用方式,更好的支撑上层应用软件,提供更友好的人机交互方式。
对数据的计算、存储、传输,是整个计算体系的核心,计算机的发展也都是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的。总体上,计算体系的演进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芯片本身提供的计算能力在飞速发展, 以前是CPU的摩尔定律主导,现在则是以AI为核心的异构计算挑大梁,终极形态就是量子计算芯片 。存储芯片也实现了很大的技术进步,存储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传输技术尤其是无限传输技术的进步,则改变着整个计算体系的资源组织方式。最典型的就是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拉近了数据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催生出云计算这种新的计算资源组织方式。云计算并没有提升整个体系的计算能力,而是通过重新组织提升了整个体系的资源利用效率。
传输能力并不是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发展的。无限通信技术历经1G/2G/3G/4G,目前正在进行5G通信网络的建设。几年之后,整个 社会 的数据传输能力会得到一次质的飞跃。在整个计算体系中,计算、存储、传输是紧密相关的,传输能力的提升会改变计算、存储资源的组织方式。更大的带宽、更低的延迟,进一步拉近了数据中心(包括边缘计算中心)与智能终端的距离,计算、存储资源会在智能终端和数据中心之间进行重新分配。 一旦整个传输网络可以支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之间进行大量数据的实时传输,那么计算、存储资源就会向云端集中,终端则“退化”为一个人机交互界面 。手机、电脑的核心是人机交互,只需要保留屏幕、键盘、鼠标等输入输出设备和数据传输设备,无需再保留CPU、存储芯片(即使会保留部分计算、存储能力,低端芯片就完全够用)。智能终端输入数据,传输到云端进行计算、存储,然后传输到终端进行显示。
面对数据中心-智能终端组成的新计算体系,计算、存储、I/O进行了重新分配,在物理上分离开了。这个时候,操作系统就需要横跨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根据需要调用相应的计算资源。并且,由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承担了大部分的计算、存储功能,对数据中心资源的调配则成为新操作系统的核心。相对而言,对电脑、手机这些终端的调配则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相对于安卓操作系统,鸿蒙并不是重复造轮子,是有重大创新的。最核心的创新就是致力于通过软总线来替换硬总线。在以前的操作系统中,无论是电脑端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端的Android、IOS系统,在通信线路上都是硬总线。在一整个电路板上通过物理的实体电路来连接各个计算单元(包括计算、存储、I/O),实现各部分数据的传输。
实体电路在空间上有很大限制,如果能够通过无线电磁波来进行各个计算单元的数据传输,就可以在空间上大大解放智能终端。各个计算单元不再必须安装在一个电路板上,在空间上可以实现分离。如果再通过标准化将各个计算单元进行解耦,进而实现不同计算单元的自由组合,这一下子就打开了智能计算的想象空间。如果将几台电脑、手机放在一起,对于以前的操作系统,这些智能设备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系统操作一台设备,不同设备之间没有联系;而 对于鸿蒙操作系统而言,他们不再是独立的设备,而是一堆可以利用的计算单元,是一堆CPU、存储,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自由组合这些计算单元 。比如,要运行一个大型 游戏 ,一台电脑的配置不够,就调动周围几台电脑、手机的CPU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共同支撑计算需求。
除了对计算、存储资源的自由调度,软总线技术在I/O设备上有更大的应用潜力。过去几十年,由于芯片制造工艺的快速发展,总体遵循摩尔定律,计算机在CPU、存储上取得很大的提升,以至于现在一台手机提供的计算能力,就超过以前的超级计算机。但是,在I/O设备方面却进展缓慢。除了键盘、鼠标、屏幕,电脑上就增加了一个摄像头和扬声器。很长一段时间,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是智能手机厂商之间实现差异化的关键。 如果把智能计算设备与人进行类比,CPU相当于大脑,各种I/O设备相当于四肢,则计算机可谓一直处于“头脑发达,四肢简单”的状态 。
之所以会如此,就是因为不同计算单元需要用硬总线来进行连接。比如,手机摄像头必须要安装在手机上,因而摄像头不能做的很大。如果通过软总线技术,如果把摄像头“拆下来”呢?智能手机只承担核心的计算、存储、显示、交互功能,其他功能通过各种专用设备实现,然后通过电磁波将专用设备与手机连接起来,这些专用设备就像“装在手机里”一样。这种情况下,手机摄像头就解除了物理限制,可以把像素做的很高,甚至与单反相机媲美(事实上,可以直接将单反相机与手机连接起来)。更进一步,为什么不能将手机、电脑与天文望远镜连接起来呢?通过手机、电脑操控望远镜,把看到的美景实时记录下来,还可以分享给好友,或者进行在线直播。
通过软总线技术,鸿蒙操作系统可以让计算机的“四肢”异常的发达。 鸿蒙系统可以“穿透”智能设备,直接利用设备内部的计算、存储、感知单元。在鸿蒙的“眼里”,面对的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智能设备,而是一堆可以自由组合的计算模块。 手机、电脑,可以很轻易的与打印机、摄像机、微波炉、电视、空调、洗衣机、冰箱、 汽车 、电表、水表、体重秤、跑步机等设备进行连接。手机是“大脑”,其他设备则是“四肢”。
为什么以前没想到要用软总线来代替硬总线呢?因为以前的无线通信技术很不成熟。总体上看,通过物理线路来进行数据传输,在带宽、传输速度上还是有很大优势。软总线要替换硬总线,就必须要扩大数据传输的带宽,同时提升传输速率,降低延迟,这也是华为鸿蒙系统能否成功的关键。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鸿蒙只能说还在路上,软总线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要完美替换硬总线,依然还有一定距离。
依据相关数据,目前华为鸿蒙的软总线,已经达到1.8G的带宽、10毫秒延迟、35%的抖动。 10毫秒的延迟,对于一些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业务场景还可以接受,但对于一些实时控制系统显然还是不够的。所以,鸿蒙接下来的关键就是把数据延迟压下去,把带宽提升来。 这肯定是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会涉及到WIFI、蓝牙等通信协议的大幅度修改。如果上述技术指标能够接近硬总线,鸿蒙软总线所带来的优势就会得到释放。依据华为内部的说法,他们目前正致力于攻克分布式计算,有望将软总线的时延压低到微秒级。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鸿蒙必将大放异彩,中国的国产操作系统也才迎来了真正的春天,我们拭目以待吧。
虽然鸿蒙相比于上一代操作系统,已经实现了很大的进步(或者说致力于实现很大的进步,关键在于软总线是否能在时延、带宽上赶上甚至超越硬总线)。但是,鸿蒙很可能不是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理想形态。与鸿蒙相比,云计算操作系统更具有发展潜力。
那么,云操作系统与鸿蒙操作系统的关键区别是什么呢?
鸿蒙虽然比安卓更进一步,但本质上还是一个本地化的操作系统,核心功能也是调配终端设备的计算资源。 所以,鸿蒙需要安装在手机、电脑、电视这种终端设备上。与之相比,云操作系统则是安装在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上。或者说,云操作系统的主体在服务器上,终端设备上的系统只是起辅助作用。
云操作系统的核心也在软总线(我们暂且将其定义为软总线,即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不同计算单元),只是其软总线的载体是5G构建的广域网;与之相比,鸿蒙软总线的核心是蓝牙、WIFI等近场通信构建的局域网。在传输领域,有线宽带和无线通信是竞合关系。在无线通信内部,1G~5G网络,也和蓝牙、WIFI存在竞合关系。上一代主要是4G网络与WIFI的竞争,下一代则是5G网络与WIFI的竞争。总体上,大家更看好5G网络。云操作系统将主要建立在5G基础上,有线宽带、WIFI、蓝牙也会发挥作用。
数据的计算、存储由数据中心(包括边缘数据中心)的服务器来完成,智能终端主要保留两个功能,数据收集和人机交互。云操作系统横跨云端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来实现资源调配。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5G网络在带宽、时延、稳定性这些技术指标上能否达到硬总线的水平。与4G基站不同,5G将是宏基站与微基站(甚至更小的皮基站)相互配合,微基站或者皮基站其实就相当于室内WIFI。 从理论上来看,核心光通信网络+5G宏基站+5G微基站+皮基站,是可以实现对整个数据传输链路的全覆盖的。云操作系统也必然是基于5G,将5G通信网络作为其“软总线”的载体。
当然,以上只是对理想情况的设想。 目前,无论是5G还是云计算,都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5G技术还没成熟,5G网络覆盖也远未完成。尤为关键的是,5G网络在带宽、延迟这些技术性能上与硬总线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总体上看,5G和云计算的技术发展很快,协同效应越来越明显。 通过5~10年的时间,5G的带宽、延迟指标会得到大幅度提升,5G网络的建设也基本成熟。再加上边缘计算的发展,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中心-智能终端,将形成紧密配合的计算体系,届时就可以支撑云操作的发展。
我们不妨大胆设想一下,加入实现了云操作系统,整个计算体系会面临什么样的变革。云操作与原来的操作系统有什么不同,与鸿蒙所代表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又有什么不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鸿蒙系统的一系列设想,而且可以比鸿蒙做的更好。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
下一代操作系统一定是面向物联网的,需要基于物联网设备来进行设计。在物联网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难题——如何平衡设备智能化与成本控制?
某种程度上,计算能力就是智能程度。一个设备能够提供的算力越强,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计算能力的主要载体是芯片,越强的芯片越贵。 按照以往的逻辑,要对一台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核心就是通过嵌入更强大的芯片来让其具备计算能力,这必然会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
在为物联网设计操作系统时,有两个因素需要重点考虑:
物联网设备数量巨大,因此必须降低成本。 如果每台物联网设备都安装芯片,这样的成本是难以承受的。试想一下,台灯、冰箱、空调,甚至水表、电表,都安装CPU和存储芯片,这些设备的价格必然会大幅度上升(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各种嵌入式芯片计算能力较弱,比电脑、手机芯片所能提供的计算能力小很多,因而其智能化程度有限)。
物联网设备的核心在于感知和控制,不在于计算。 未来,不仅家庭里会有各种智能设备,城市中也会密布各种传感器来监控城市的水、电、气等供应体系的状态。这些物联设备,核心作用是传感器和控制器,一方面将感知到的图像、电压等数据传入系统,另一方面依据指令来进行相应的操作,比如关闭阀门、调整摄像头角度等。
基于物联网设备的特点,要解决上述成本与智能化的矛盾,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计算与感知、操控分离开来:物联网终端承担数据感知和操控的功能,把数据计算功能放到云端或者边缘计算端来完成。通过云操作系统,物联网设备可以安心做“四肢”,而将“大脑”放在云端或边缘端的服务器上。物联网设备上不用安装昂贵的芯片,依然可以获得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以此来实现低成本的智能化改造。
将数据计算功能从物联网终端剥离出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推动物联网设备在计算上的标准化。
我们知道,操作系统跟计算芯片是高度耦合的。电脑上的微软操作系统+英特尔芯片,手机端的安卓系统+高通芯片都是如此。操作系统往往与芯片相互配合,共同演进。无论是英特尔的电脑芯片,还是高通的手机芯片,都是高度标准化的。与之不同,物联网设备中的嵌入式芯片却是各式各样、千差万别,这就为操作系统的发展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如果在芯片上不能实现统一,要用一套操作系统去适配多种多样的物联网芯片,系统性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果通过云边端协同的方式,把物联网设备的计算芯片统一放到云端或者边缘端的服务器上,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上的芯片是可以做到高度统一的,云操作系统只需要适配云服务器上的芯片。操作系统是调用硬件资源来完成计算任务,如果将计算任务集中到云端,那就屏蔽了本地终端设备的差异性。在云操作系统看来,无论是电脑、手机、平板还是车机、电视,本质上都是一块屏幕,操作起来都一样。
鸿蒙+物联网嵌入式芯片,只是一种过渡方案,终极方案还是云操作系统+云端标准计算芯片的方式。当然,实现上述的云边端协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在未来几年内,物联网上的嵌入式芯片依然会是主流方案。 这种情况下,华为的鸿蒙系统就不得不要去兼容各种各样的嵌入式芯片,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不过反过来看,通过鸿蒙系统来倒逼物联网芯片的标准化,也可以推动我国芯片和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这也算鸿蒙的一大贡献。
以上从硬件计算资源的调度方面来分析云操作系统的优势。下面,我们从应用软件的角度来看看云操作系统可能的未来。
在计算架构中,操作系统与芯片耦合,应用软件则与操作系统耦合。同样的一个应用软件,如果要从一个操作系统迁移到另一个操作系统,需要重新开发。比如电脑端的微信和手机端的微信,虽然功能都一样,腾讯却要要基于Windows和安卓系统开发两次。同样在移动端,微信也要基于苹果的IOS系统再开发一次。 功能都一样,却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重复开发多次,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 试想一下,面对各式各样的物联网设备,如果软件厂商也要对不同的设备进行多次开发,那简直不能忍受。
所以,一次开发,多端适配,是物联网操作系统的刚需,这也是鸿蒙尽力要实现的目标。操作系统是与计算芯片耦合的,面对多样化的嵌入式物联网芯片,鸿蒙必然要做出一些个性化适配,上面承载的应用软件也要做出相应的适配,这会增加一些开发难度。如果强行屏蔽底层芯片的差异,很可能会损害系统的性能,表现出来就是系统容易卡、稳定性差。
如果是云操作系统,由于计算芯片本身就是统一的,云操作系统主体部署在云端服务器上。相应的,上层应用的主体也部署在云服务器上。终端设备就是一个人机交互界面,大部分情况就是一块触摸显示屏(在部分场景中再加上语音交互)。终端智能设备是一个访问云端应用的入口。无论是从手机、电脑还是电视、车机,甚至是从电冰箱、电梯广告屏幕上访问,接入的都是云端的同一个应用软件。这天然就没有应用适配的问题。
鸿蒙想要实现的是一处开发多端部署。而云操作系统可以实现的是一处开发,一处部署,多端应用。这种方式,在应用软件的标准化、性能表现等方面,比多端部署的方案更优。
我们以一个应用场景来举例说明:
华为鸿蒙项目负责人在一次媒体采访中提到,鸿蒙的目标是让应用跟着人走,而不是锁定在特定的设备上。比如,当用户用手机与家人进行视频通话时,不用一直拿着手机,当用户走到客厅的时候,视频电话就自动接到电视上。这如果能实现,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现在的操作系统,别说手机和电视打通,就是手机与平板电脑都不能打通。
在这个方案中,手机和电视都安装了鸿蒙系统,这毕竟是两个独立的设备,视频应用需要从手机传到电视上。我们用传球来做类比:面对一个运动的人,如何更好地把球传到他手里呢?目前的安卓、IOS操作系统,球只能锁定在一个人手里,如果用户离开这个是没办法拿到球的;鸿蒙要实现的是,有多个人进行相互传球,当用户离开A走到B附近时,A就把手里的球传给B,然后B再把球传给用户;云操作系统的解决方案是,球依然只在A手里,但A站的比较远,传球能力很强,无论用户走到那里,他都可以把球直接传过去。这样,就省去了中间把球从A传到B的过程。
目前,云计算的重心,已经从基础设施的虚拟化转向云原生应用的开发。云原生应用的目标就是一处开发,多端应用。 届时,本地终端是只是一个网络接入和人机交互的设备,并不需要部署应用。每个人有特定的应用账户,这个账户与其生物特征绑定(比如人脸、指纹),从任何终端都可以轻易接入云端应用中心,真正实现应用随人走。
电脑、手机作为个人应用的私密性将大大降低。每个人的电脑、手机之所以私密性强,最关键的是很多数据存储在本地端,并且,每个人下载的应用软件也不同,桌面的布局也独具特色。自己电脑用习惯了,别人的电脑用起来就总会感觉别扭。在云操作系统时代,这一切都会改变。本地终端几乎不再存储数据,别人拿着你的电脑,只要不能登录你的账户,也看不到你的任何信息。此外,云端不仅存储个人数据,也会存储你的电脑和手机桌面,你安装了什么软件,这些软件如何布局的,都可以完整的还原出来。
电脑、手机本质上就是一块屏幕,跟安装在 汽车 、冰箱、洗衣机上的屏幕没什么区别,都只是接入云数据中心的一个入口而已。 当你自己没带电脑,借用同事电脑办公时,只需登录自己的云端账户,同事电脑桌面立马跟你的一模一样。用完退出账户之后,你的一切使用记录在本地端都消失了(实际上本地端本来就没有做任何数据记录,只是一个显示屏)。你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你和你的同事都没有数据安全的担忧。
更进一步的,大部分设备都退化为屏幕后,设备本身的价值就大大降低了,整个智能硬件的商业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手机、电脑终端由于不再追求高配置的计算和存储芯片,成本大幅度降低,进而这些电子产品的价格大幅度降低。原先6000元的电脑、手机,也许只需要2000元。另一方面,消费者虽然不需要买芯片,但需要为使用芯片付费。依据对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的消耗量,以及使用的时间来进行付费。比如,用1000元的手机可以玩王者荣耀,看4K电影,但是每小时需要付费1元钱。 与企业端的云服务类似,个人消费者市场也全面进入云服务时代。
这对于用户也是有好处的:在C端的计算领域也实现“以租代售”,不用一次性付出几千元来购买昂贵的电子设备,有助于改善用户现金流;用户可以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突破单台设备的算力限制。当需要运行大型 游戏 的时候,可以获得超高的算力配置,并且只为这一段时间付费。单个用户只要愿意付费,可以通过获得目前超级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
如果将应用部署在云端,实现应用随人走,届时,各种触摸屏可能在城市中随处可见(毕竟,只是一块屏幕,成本比电脑要低很多),这些屏幕可以作为共享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在任何屏幕上便捷地登陆自己的云端账户,将这块屏幕变成自己的计算机。使用完毕退出账户后,设备上不会留有任何痕迹,也没有数据泄露的风险。这对于经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而言,会带来巨大的便利,他们不用再背着一台电脑到处跑,因为“电脑”随处可见,用完即走。
综上, 鸿蒙比目前的安卓系统更进一步,但依然不是最终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云操作系统是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的,5G网络要足够成熟强大,云边端协同体系已经完备,这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鸿蒙系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案。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在云操作系统领域,都有哪些玩家。大体来看,云操作系统会有三类玩家:以往的操作系统企业,领先的云计算企业,互联网应用巨头。
操作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微软、谷歌、苹果这类操作系统厂商,在云操作系统领域依然会是重要玩家,并且,他们依然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微软,其服务器操作系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会慢慢向真正的云操作系统演进。华为目前已经推出了鸿蒙,虽然鸿蒙不是终极的云操作系统,但却是目前最好的物联网操作系统。通过鸿蒙进化成云计算操作系统,也比安卓等系统更方便。并且,鸿蒙在软总线技术上有积累,再加上华为领先的5G,华为云也具有不熟的实力,因而华为鸿蒙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除了操作系统企业,头部云计算巨头也是未来云操作系统的有力竞争者。(再次说明下,目前云厂商所声称的云操作系统,实际上是云资源管理平台,还不是真正的云操作系统)。阿里云、AWS、谷歌云等,将其目前所谓的云操作系统进行升级,做成真正的操作系统,也未可知。
此外,还存在一类云操作系统玩家,那就是个别互联网应用巨头。最典型的就是腾讯(微信),其次是阿里巴巴(钉钉)。以微信为例,通过小程序,把自己变成一个应用开发平台,微信本身操作系统化。微信账户就是云操作系统的账户,登陆微信然后打开各种小程序,跟登陆云桌面打开各种应用软件类似。因此,微信也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玩家。此外,钉钉也在逐步把自己变成开发平台,也在操作系统化。
在未来的云操作系统之争中,中国将是美国的有力竞争者。国内华为、阿里巴巴、腾讯,都将是重要玩家。可以预见,未来的操作系统,不再只是美国的企业的天下。中国操作系统的自主化,是值得期待的。
文:凝视深空 / 数据猿
为了反抗美国政府的制裁,华为加快了鸿蒙系统的布局,很多人都想知道鸿蒙系统到底有多厉害,我也想知道。这不,经过十五天的努力,我终于成功升级了鸿蒙系统bata3版本,也就是开发者版本的最后一个版本。
首先说明,本文所有的测试数据和体验均来基于HarmonyOS 2.0.0.53(DEVC00E50R6P1patch01) GPU Turbo版本,也就是开发者版本的最后一个版本beta3版本。
先整体介绍一下HarmonyOS(鸿蒙系统)。首先HarmonyOS是基于微内核打造的全场景分布式系统,且不可以Root,从源头提升系统安全。它和安卓系统的区别在哪呢?首先是硬件载体,鸿蒙系统不仅可以在手机上用,还可以在 汽车 、智能家居、智能手表等众多IOT设备上搭载,且无需多次编写适配APP,一次开发多端适配!而安卓基本是在手机上搭载的。其次就是其强大的分布式能力,鸿蒙系统可以根据各个设备终端,合理分配它们的运算量,从而达到一个减少功耗的效果。
HarmonyOS并非没有缺点,它是一个新生系统,没有自己庞大的应用生态,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它采取了兼容安卓系统的方式,在安卓系统上开发的APP在鸿蒙系统上一样可以运行。除非该APP的开发者既没有在HarmonyOS上适配也没有在安卓系统上适配,否则HarmonyOS就可以一直使用该APP。
下面是正文。
先说说一进入手机就出现的桌面,桌面默认风格换了,不过可以自由选择不同风格,不论你是OPPO用户还是小米用户,亦或是iPhone用户,都可以找到风格相近的桌面图标。桌面新增和一加一样的抽屉模式。
部分APP下面有一个横杠,这个代表该APP图标可以上滑进行一些简单操作。例如日历APP上滑可以显示日历或其他服务卡片,你可以选择月日历、行程等等。非常方便,该功能汲取了vivo新操作系统华容道网格的优势,且不占桌面位置,一举两得。而负一屏则直接模仿vivo新系统的华容网格模式,只是不能自由调节大小,你也可以把负一屏的网格直接拉进桌面。
很多APP都会索要很多不必要的权限,这次华为也加入了类似于MIUI的照明弹功能,APP调用隐私权限会自动出现在状态栏中,可能有人说以前就有,那是第三方APP会出现,这次连自带的天气APP的纳入了照明弹功能里面。
系统整体仍然大量使用了MIUI的留白风格,设置里面的布局相比EMUI11紧凑了一点。系统默认字体似乎变粗了一点。
系统广告目前还没有看到,应该是因为是开发者版本的原因,等到了消费者使用的正式版本应该就要开放广告接口了,但估计广告量整体数量会保持不变,既不会一点广告都没有,也不会像MIUI一样铺天漫地的广告。
系统内部新增了一个纯净模式,能防止软件乱下载应用,这个模式和iOS有点像,如果你不退出纯净模式,那么在应用市场以外的所有APP的不能安装应用。iOS系统的则是你信任该APP,你才能在该APP里安装其他APP。
很多人喜欢小米的超级壁纸,这次鸿蒙系统也新增了几张动态壁纸,但是没有小米的那么厉害,你可以看做小米超级壁纸的简化版。
很多人喜欢用小窗模式,这次HarmonyOS的小窗开启除了侧滑停顿以外,新增了和MIUI一样的从后台进入的方法。小窗的大小也可以通过滑动小窗边框调节了,小窗位置可以通过小窗顶部的横条移动。
再说说系统流畅度方面。EMUI11的系统每天倒还会卡帧、掉帧数次,但我使用鸿蒙系统(HarmonyOS)这么久以来,仅仅只出现过一次卡帧的情况,系统流畅度和稳定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方面也是iPhone用户一直引以为傲的iOS的最大优势。这还只是开发者版本,等到了消费者使用的正式版,相信会变得更加稳定流畅。
状态栏方面是我认为这次动刀子动得最多的地方了,因为状态栏非常影响使用。EMUI11是可以自由选择下滑出现状态栏或者在屏幕左侧下滑出现通知右侧下滑出现控制中心的,现在只有后者这一个选项了。
控制中心新增了超级终端功能,当发现附近有平板、电脑、智慧屏、音箱等超级终端设备时,你可以将屏幕画面流转到上面去,或者单独将音频流转过去,让你看视频、听歌感觉更加震撼。
控制中心下面有你使用的华为Hilink设备,你可以通过点击它们直接进入该设备的控制界面进行操控,耳机则可以直接在上面切换降噪模式。音乐的播放等功能也集成到控制中心里了。当你附近有电脑、智慧屏、耳机等设备时,可以选择在里面直接让音乐流转到任意一个设备上面继续播放。
状态栏里面WiFi和蓝牙的快捷按键也改成和MIUI一样的了,只要你连接过该WiFi/蓝牙,就可以不用打开设置,在状态栏里面快速切换WiFi/蓝牙。我以前是使用下滑直接呼出状态栏的,现在用这个非常不习惯,想看通知总是进入控制中心,希望状态栏的呼出方式可以像以前一样让消费者自己选择。
除了这些操作逻辑和UI风格的改变以外,散热、续航和信号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先说说散热方面。我分别用了原神、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和龙族幻想四款 游戏 进行测试。以前这四款 游戏 开满特效是会变得非常烫手的,帧率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不明显。更新HarmonyOS(鸿蒙)以后,四款 游戏 开满特效以后温度对比更新以前都有了比较明显的下降。之前四款 游戏 都是烫手的感觉,而现在只有温热的感觉,但是顶部中框还是一如既往的烫手。
接下来看看续航。玩一上午(8.30-11.45)手机耗电会高达50%以上,更新HarmonyOS以后,同样的一上午,耗电仅44%,平均减少耗电量17%以上!以上均基于日常使用环境测试,只使用微博、备忘录、百度、京东、微信之类的软件,不使用 游戏 软件、短视频软件、视频软件等此类软件。
当然,为了照顾喜欢打 游戏 和刷抖音的学生党,我也测试了 游戏 和使用短视频软件的耗电量。结果是更新以前,一小时王者荣耀耗电24%(开启90hz高刷新率),不开高刷耗电16%,一小时抖音耗电12%。更新以后我打了两把王者荣耀,刷了半个小时快手,约耗时1.5h,一共消耗了19%的电量,王者荣耀没有开启90hz高刷新率,后面我又测试了一下开启高刷新率的耗电量,12分钟不到耗电4%。根据更新以前的测试数据来看,鸿蒙系统打 游戏 和刷短视频确实是要更省电了,约省电14-16%左右。
但玩王者荣耀的耗电量不仅和画质帧率有关,还和使用的英雄有关,使用射手这类高频点击屏幕的英雄耗电量就会更多一些,我玩的两把都是玩的辅助。该测试数据仅供大家参考。可以看到鸿蒙系统确实是更加省电了的,个人预估平均省电至少13%以上。
最后说说信号方面。信号方面影响的因素比较多,所以我不确定是不是真的信号变好了,以下体验仅供大家参考。我几乎每天都会进入同时有上千人出入的大楼,没有更新HarmonyOS以前的EMUI11使用体验是这样的。整体信号非常好,但是时不时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5G信号不行了,换成4G信号以后又正常了;4G信号不行了,换成5G信号以后又正常了。更新HarmonyOS以后这种次数少了60%以上,以前一个上午需要切换五六次信号,更新HarmonyOS以后一个上午一般最多切换一两次,有时候甚至完全不需要切换,一直满格5G信号!而且我更新HarmonyOS以后测试的这几天都在下雨,按道理来说整体信号质量是会更差的。
鸿蒙系统这次结合了市面上的手机大厂的很多风格和优势,集百家之所长。各个平台的用户转入鸿蒙系统都不会有太高的学习成本,相信以后鸿蒙系统的体验会越来越好。
没有
鸿蒙系统还是很不错的,虽然现在大部分的鸿蒙系统功能我都很少,甚至没有用到,但是平时的使用还是能带来一个很不错的体验感的。最开始刚刚更新了鸿蒙系统之后,的确有些不习惯,但是在一天的使用后,也是能很好适应下来的。
6月2日,鸿蒙系统正式推出,之后马上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各种介绍鸿蒙的骚操作,以及未来的影响。大家也非常关注那些设备可以用鸿蒙系统,当然最关注的是自己的手机能不能用鸿蒙系统。鸿蒙系统主打万物互联,打通手机,电脑,平板,智能家电以及电动 汽车 等设备之间的壁垒,使他们能够互联互通。手机可以轻松投屏到电脑、平板等,并可以在这些设备上操作手机上的应用,反之亦然。这是其他系统不能比拟的。这就可以充分利用电脑手机平板各自的优势了,比如,电脑上打字和办公软件使用,可以轻松投射到手机上,平板写画功能可以轻松转移的其他设备上。
这些高大上的功能不禁让我想起了罗永浩和他的TNT。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老罗的TNT,当时老罗对它充满希望,可惜居然都没卖出来就夭折了。要是大家还记得的话TNT的功能主要是进行语音识别,用语音完成办公软件操作等,可惜发布会就翻车了,还有像手机一样的触屏功能,不仅可以触屏操作,还可以写写画画。但老罗的理想还是夭折了,大概是从发布会上灰头土脸下来的。老罗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宏达理想居然差了一个鸿蒙系统。不知道罗永浩看到华为的鸿蒙系统会不会老泪从横,然后说这就是我想要到达的高度。
罗永浩虽然去做直播还债了,但是似乎搞手机的心还没有死。最近他在直播间说有人以为锤子 科技 死了,没有,他打算还完债之后再去复兴锤子,继续做生意。在老罗万里,锤子 科技 应该是休眠状态,而不是死亡。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罗永浩复活锤子 科技 ,他会不会用鸿蒙系统呢?他会不会在发布会上说,太TM好用了,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好东西呢?
看完鸿蒙发布会以及媒体的一些报道后,个人感觉鸿蒙系统基本成了。为什么这么说呢?
1、鸿蒙系统自身特性:
从发布会上鸿蒙展示出来的各种功能来看,其提供的超级终端功能可以将各种终端设备轻松接入鸿蒙,实现手机、电池、平板、音箱、电脑、相机、家电等终端设备的无缝连接,最终完成各种跨平台和终端的协作式工作场景。
而其这种连接在鸿蒙系统之下已经不再需要各种第三方工具,可以说真正实现了万物互联,更加方便省事。
这种特性可以说等于是将用户的所有终端融为一体,当前全球范围内目前还仅有鸿蒙可以做到,传统的安卓根本实现不了,至于iOS全家桶设备部分能实现,但还是不如鸿蒙完整。
因此,但就系统性能而言鸿蒙已经具备一定的优势,后续就看华为如何完善这种生态。
2、华为鸿蒙生态建设:
鸿蒙要成功生态显然是最重要的,要有更多的设备接入鸿蒙才能真正推进这个系统的 健康 发展。
目前来看,华为这方面做的可以说不错,正在稳步推进。
首先是鸿蒙升级计划,目前华为公布了总计134款可以更新到鸿蒙的机型,基本上囊括了近3~4年来的所有机型。这些华为手机的存量用户总量绝对过亿,一旦他们都能升级到鸿蒙,将会大大促进鸿蒙系统生态的建设。
有了这些基本盘用户,在整体增量困难的情况下,其他第三方软硬件厂商就不敢随意放弃,必定会针对鸿蒙做适配,这就进一步促进了鸿蒙生态的完善,用户也可以有更多的第三方设备和软件可用。
其次,华为针对非手机终端也在大力推鸿蒙,车技系统、智慧屏、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前阶段推出的全屋智能系统,这些设备的出现将构建出华为早前提出的1+8+N的生态。
以上相互促进反哺,基本上让鸿蒙系统生态建设完成。
3、官方层面的支持
纵观这次鸿蒙2.0系统发布会,你会发现有很多重量级的机构在做背后的支持,而这一定程度暗示了官方层面对此系统的支持。
首先是鸿蒙发布会新华社(B站)进行了直播,而早前新华社也曾经在官微上发布支持鸿蒙的内容。作为我国的通讯社,作为国内所有媒体的管理者,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其次,部分地方电视台也对鸿蒙做出了专门的报道和解读,比如上海电视台晚间新闻节目专门邀请业内专家对鸿蒙进行了分析解读。虽然这一定程度上是媒体抓热点,但是这里面也隐含着对鸿蒙的支持,也让更多普通人知道了有鸿蒙系统。
4、用户层面的支持
鸿蒙2.0正式发布后,虽然不少平台针对鸿蒙进行了限流,相关话题没有上热榜,但是鸿蒙相关话题下可以看到大量普通网友对鸿蒙的支持和热议,更是有大量华为用户纷纷在问什么时候可以升级到新系统。
可见普通网友对我们的国产系统热度很高,只要鸿蒙系统自身功能和特性好,这些群体升级后必然会形成正向反馈,从而触发带动更多的用户升级鸿蒙。
Lscssh 科技 官观点: 综合来说,个人较为坚定的认为鸿蒙系统能成,不知道你们怎么看?
目前正在使用荣耀30S,看华为给出的计划,今年Q4就可以正式升级了,哈哈!静静等待鸿蒙系统的推送。
已升级鸿蒙系统,湿滑程度体验太棒了…还在摸索其他功能,支持华为,支持鸿蒙系统…给鸿蒙点时间,相信我们自己的系统会越来越好[奋斗][奋斗]
华为的鸿蒙发布会,我相信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可能很多人都观看了昨天晚上6月2号的鸿蒙发布会,也确实感受到这一次的鸿蒙发布会,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体验。
最为关键的是鸿蒙系统的出现,我相对对于很多用户来说,能够感受到这一款系统给我们带来的主要体验,也解决了我们所担忧的主要问题,那就是鸿蒙系统真的发布了,而且它也将会使用到鸿蒙手机身上。
其实鸿蒙手机的出现改变了目前世界上安卓系统的格局,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我们能够更好的去使用鸿蒙系统所带给我们的体验。
而且鸿蒙系统它会使用在更多的设备中,这款系统它会存在于更多的设备中,不仅仅是我们的手机,平板电脑,智慧屏以及手表等等。
可以说万物互联的时代从鸿蒙系统身上,我们似乎已经能够看到了。而这些万物互联的时代,能够对于我们用户来说,能够更好的让我们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整体优势。
我觉得在华为受到美国实体清单影响之后,华为的鸿蒙系统依然能够稳步前进,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而且鸿蒙系统能够成为消费者认同的系统,也确实是因为它所拥有的特色
我们也相信,未来的鸿蒙系统很可能会真的成为三足鼎立的局面,给我们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是不是安卓,这个看不出来的,先不论。
布局蛮大,当然也有局限性(这个大家实际买了鸿蒙家电自己就能体会到了)
富鸿蒙(L3及以上)系统间的互动加强了,这点很好。
小米OV们相比之下,有点不思进取了,加油吧,要不你们也一起搞个物联标准化体系?以目前的市占率,还有机会和鸿蒙一战,毕竟你们还可以用GMS。[狗头]
其实华为唯一缺的东西就是大量来自西方的开发技术人员 ,华为在5G领域拥有绝对的“硬”实力,无论是终端还是通讯设备,未来鸿蒙OS领先全球、与Android、IOS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将是水到渠成。
但从企业战略、生活角度来说,它已经注定了华为的鸿蒙将是一个“新时代”的起点, 科技 企业就是应该基于现有的模式进行突破,国家要发展, 科技 要创新,这正是华为值得我们追捧的原因。
坚决支持良心国产,我的所有物件基本全是国产。用的就是顺手,关键没有后顾之忧。
对于华为鸿蒙操作系统,用户的期望是很高的,他们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体验鸿蒙操作系统。由于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国产操作系统,它成功地打破了美国企业对手机操作系统的垄断。
华为鸿蒙操作系统如果与安卓一样,是基于Linux(开源)开发的,源码是C语言;我见过很多关于鸿蒙的讨论,都是围绕着“鸿蒙是不是套壳安卓”之类的话题,“其他手机厂商不用鸿蒙,华为是不是失败了”之类的,其实这些话题并不重要,并不重要。
通过使用鸿蒙操作系统,华为开启了全新升级的转型发展道路,从传统硬件配置企业向引领型高 科技 企业转变。这不是卡脖子不卡脖子的问题,这是一张通往全球生态巨头的入场券。国内很多 科技 企业都有保证做不到的事情。环顾中国,也有哪一家企业可以在操作系统、5G、集成ic、手机上等行业领跑。
假如华为鸿蒙的评价很差,我更愿意选择华为,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作为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愿身体力行地为鸿蒙系统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力量。
看了华为鸿蒙发布会,第一感觉就是【牛】,华为鸿蒙系统不是简单的手机操作系统,是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是为万物皆可联打造的,目前华为已完成手机,电脑,手表,手坏,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甚至 汽车 等全场景应用的互联,能实现很牛的应用体验,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
看了华为的发布会,我觉得应该感谢米国的对华为的制裁,制裁虽然让华为很难受,但扛过制裁,凤凰涅槃后就会飞的更高更远,米国逼出来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华为会成为碾压他们 科技 竞争力的压道机。
看了华为的发布会,我知道我以后购买设备基本上都会从基于鸿蒙万物互联的生态系统里选择了,无论是手机,手表,计算机,家用电器甚至是 汽车 ,健身器。一方面支持华为,支持国货,另一方面按照万物互联的时代打造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