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分公司,新征程启航

为企业提供网站建设、域名注册、服务器等服务

如何进行sparkcore离线性能调优

本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的是有关如何进行sparkcore离线性能调优,小编觉得挺实用的,因此分享给大家学习,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可以有所收获,话不多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互联专业为企业提供常宁网站建设、常宁做网站、常宁网站设计、常宁网站制作等企业网站建设、网页设计与制作、常宁企业网站模板建站服务,10多年常宁做网站经验,不只是建网站,更提供有价值的思路和整体网络服务。

1.常规调优

1.1 最优资源配置

Spark 性能调优的第一步,就是为任务分配更多的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增加资源的分配与性能的提升是成正比的,实现了最优的资源配置后,在此基础上再考虑进行后面论述的性能调优策略。

资源的分配在使用脚本提交Spark任务时进行指定,标准的Spark任务提交脚本如代码清单:

/usr/opt/modules/spark/bin/spark-submit
--class com.atguigu.spark.Analysis
--num-executors 80
--driver-memory 6g
--executor-memory 6g
--executor-cores 3
/usr/opt/modules/spark/jar/spark.jar \

*名称**说明*
*–num-executors*配置Executor的数量
*–driver-memory*配置Driver内存(影响不大)
*–executor-memory*配置每个Executor的内存大小
*–executor-cores*配置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数量

调节原则:尽量将任务分配的资源调节到可以使用的资源的最大限度。

对于具体资源的分配,我们分别讨论 Spark 的两种 Cluste 运行模式:

• 第一种是Spark Standalone模式,你在提交任务前,一定知道或者可以从运维部门获取到你可以使用的资源情况,在编写submit脚本的时候,就根据可用的资源情况进行资源的分配,比如说集群有15台机器,每台机器为8G内存,2个CPU core,那么就指定15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分配8G内存,2个CPU core。

• 第二种是Spark Yarn模式,由于Yarn使用资源队列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度,在表写 submit 脚本的时候,就根据Spark作业要提交到的资源队列,进行资源的分配,比如资源队列有400G内存,100个CPU core,那么指定50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分配8G内存,2个CPU core。

资源调节后的性能提升

*名称**解析*
*增加Executor·个数*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增加Executor的个数可以提高执行task的并行度。比如有4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有2个CPU core,那么可以并行执行8个task,如果将Executor的个数增加到8个(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那么可以并行执行16个task,此时的并行能力提升了一倍。
*增加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可以提高执行task的并行度。比如有4个Executor,每个Executor有2个CPU core,那么可以并行执行8个task,如果将每个Executor的CPU core个数增加到4个(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那么可以并行执行16个task,此时的并行能力提升了一倍。
*增加每个Executor的内存量*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每个Executor的内存量以后,对性能的提升有三点: 1. 可以缓存更多的数据(即对RDD进行cache),写入磁盘的数据相应减少,甚至可以不写入磁盘,减少了可能的磁盘IO; 2. 可以为shuffle操作提供更多内存,即有更多空间来存放reduce端拉取的数据,写入磁盘的数据相应减少,甚至可以不写入磁盘,减少了可能的磁盘IO; 3. 可以为task的执行提供更多内存,在task的执行过程中可能创建很多对象,内存较小时会引发频繁的GC,增加内存后,可以避免频繁的GC,提升整体性能。

1.2 RDD优化

1.2.1 RDD复用

在对RDD进行算子时,要避免相同的算子和计算逻辑之下对 RDD 进行重复的计算

1.2.2 RDD持久化

在Spark中,当多次对同一个 RDD 执行算子操作时,每一次都会对这个 RDD 的祖先 RDD 重新计算一次,这种情况是必须要避免的,对同一个RDD的重复计算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必须对多次使用的RDD进行持久化,通过持久化将公共RDD的数据缓存到内存/磁盘中,之后对于公共RDD的计算都会从内存/磁盘中直接获取RDD数据。 对于RDD的持久化,有两点需要说明: 1. ,RDD的持久化是可以进行序列化的,当内存无法将RDD的数据完整的进行存放的时候,可以考虑使用序列化的方式减小数据体积,将数据完整存储在内存中。

如果对于数据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并且内存充足,可以使用副本机制,对RDD数据进行持久化。当持久化启用了复本机制时,对于持久化的每个数据单元都存储一个副本,放在其他节点上面,由此实现数据的容错,一旦一个副本数据丢失,不需要重新计算,还可以使用另外一个副本。

1.2.3 对于RDD尽可能早的做filter

获取到初始RDD后,应该考虑尽早地过滤掉不需要的数据,进而减少对内存的占用,从而提升Spark作业的运行效率。

1.3 并行度的调节

Spark作业中的并行度指各个stage 的 task 的数量。

如果并行度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并行度过低,会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例如,20个 Executor,每个 Executor 分配 3 个CPU core,而Spark作业有 40 个task,这样每个Executor分配到的task个数是2个,这就使得每个Executor有一个CPU core空闲,导致资源的浪费。

理想的并行度设置,应该是让并行度与资源相匹配,简单来说就是在资源允许的前提下,并行度要设置的尽可能大,达到可以充分利用集群资源。合理的设置并行度,可以提升整个 Spark 作业的性能和运行速度。

Spark官方推荐,task数量应该设置为Spark作业总CPU core数量的2~3倍。之所以没有推荐task数量与CPU core总数相等,是因为task的执行时间不同,有的task执行速度快而有的task执行速度慢,如果task数量与CPU core总数相等,那么执行快的task执行完成后,会出现CPU core空闲的情况。*如果task数量设置为CPU core总数的**2~3**倍,那么一个task执行完毕后,CPU core会立刻执行下一个task,降低了资源的浪费,同时提升了Spark作业运行的效率。*

Spark作业并行度的设置如代码:

new SparkConf()
 .set("spark.default.parallelism", "500")

1.4 广播大变量

默认情况下,task 中的算子中如果使用了外部的变量,每个 task 都会获取一份变量的复本,这就造成了内存的极大消耗。 - 一方面,如果后续对 RDD 进行持久化,可能就无法将 RDD 数据存入内存,只能写入磁盘,磁盘IO将会严重消耗性能; - 另一方面,task在创建对象的时候,也许会发现堆内存无法存放新创建的对象,这就会导致频繁的GC,GC会导致工作线程停止,进而导致Spark暂停工作一段时间,严重影响Spark性能。

假设当前任务配置了20个Executor,指定500个task,有一个20M的变量被所有task共用,此时会在500个task中产生500个副本,耗费集群10G的内存,如果使用了广播变量, 那么每个Executor保存一个副本,一共消耗400M内存,内存消耗减少了5倍。

广播变量在每个Executor保存一个副本,此Executor的所有task共用此广播变量,这让变量产生的副本数量大大减少。

1.5 修改序列化方式

默认情况下,Spark 使用 Java 的序列化机制。Java的序列化机制使用方便,不需要额外的配置,在算子中使用的变量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即可,但是,Java 序列化机制的效率不高,序列化速度慢并且序列化后的数据所占用的空间依然较大。

Kryo序列化机制比Java序列化机制性能提高10倍左右,Spark之所以没有默认使用Kryo作为序列化类库,是因为它不支持所有对象的序列化,同时Kryo需要用户在使用前注册需要序列化的类型,不够方便,但从Spark 2.0.0版本开始,简单类型、简单类型数组、字符串类型的Shuffling RDDs 已经默认使用Kryo序列化方式了。

public class MyKryoRegistrator implements KryoRegistrator{
  @Override
  public void registerClasses(Kryo kryo){
    kryo.register(StartupReportLogs.class);
  }
}
//创建SparkConf对象
val conf = new SparkConf().setMaster(…).setAppName(…)
//使用Kryo序列化库,如果要使用Java序列化库,需要把该行屏蔽掉
conf.set("spark.serializer", "org.apache.spark.serializer.KryoSerializer");  
//在Kryo序列化库中注册自定义的类集合,如果要使用Java序列化库,需要把该行屏蔽掉
conf.set("spark.kryo.registrator", "atguigu.com.MyKryoRegistrator");

1.6 调节本地化等待时间

Spark 作业运行过程中,Driver 会对每一个 stage 的 task 进行分配。根据 Spark 的 task 分配算法,Spark希望task能够运行在它要计算的数据所在的节点(数据本地化思想),这样就可以避免数据的网络传输。

通常来说,task可能不会被分配到它处理的数据所在的节点,因为这些节点可用的资源可能已经用尽,此时,Spark会等待一段时间,默认3s,如果等待指定时间后仍然无法在指定节点运行,那么会自动降级,尝试将task分配到比较差的本地化级别所对应的节点上,比如将task分配到离它要计算的数据比较近的一个节点,然后进行计算,如果当前级别仍然不行,那么继续降级。

当task要处理的数据不在task所在节点上时,会发生数据的传输。task会通过所在节点的BlockManager获取数据,BlockManager发现数据不在本地时,会通过网络传输组件从数据所在节点的BlockManager处获取数据。

网络传输数据的情况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大量的网络传输会严重影响性能,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调节本地化等待时长,如果在等待时长这段时间内,目标节点处理完成了一部分task,那么当前的task将有机会得到执行,这样就能够改善Spark作业的整体性能。

表2-3 Spark本地化等级

*名称**解析*
*PROCESS_LOCAL*进程本地化,task和数据在同一个Executor中,性能最好。
*NODE_LOCAL*节点本地化,task和数据在同一个节点中,但是task和数据不在同一个Executor中,数据需要在进程间进行传输。
*RACK_LOCAL*机架本地化,task和数据在同一个机架的两个节点上,数据需要通过网络在节点之间进行传输。
*NO_PREF*对于task来说,从哪里获取都一样,没有好坏之分。
*ANY*task和数据可以在集群的任何地方,而且不在一个机架中,性能最差。

在Spark项目开发阶段,可以使用client模式对程序进行测试,此时,可以在本地看到比较全的日志信息,日志信息中有明确的task数据本地化的级别,如果大部分都是PROCESS_LOCAL,那么就无需进行调节,但是如果发现很多的级别都是NODE_LOCAL、ANY,那么需要对本地化的等待时长进行调节,通过延长本地化等待时长,看看task的本地化级别有没有提升,并观察Spark作业的运行时间有没有缩短。 注意,过犹不及,不要将本地化等待时长延长地过长,导致因为大量的等待时长,使得Spark作业的运行时间反而增加了。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locality.wait", "6")//配置这一个,就都有了相当于

2.算子调优

2.1 mapPartitions

普通的 map 算子对 RDD 中的每一个元素进行操作,而 mapPartitions 算子对 RDD 中每一个分区进行操作。

2.2 foreachPartition 优化数据库操作

使用了foreachPartition算子后,可以获得以下的性能提升:

1.对于我们写的function函数,一次处理一整个分区的数据;

2.对于一个分区内的数据,创建唯一的数据库连接;

3.只需要向数据库发送一次SQL语句和多组参数;

在生产环境中,全部都会使用foreachPartition算子完成数据库操作。foreachPartition算子存在一个问题,与mapPartitions算子类似,如果一个分区的数据量特别大,可能会造成OOM,即内存溢出。

2.3 filter 与 coalesce 的配合使用

在Spark任务中我们经常会使用filter算子完成RDD中数据的过滤,在任务初始阶段,从各个分区中加载到的数据量是相近的,但是一旦进过filter过滤后,每个分区的数据量有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repartition与coalesce都可以用来进行重分区,其中repartition只是coalesce接口中shuffle为true的简易实现,coalesce默认情况下不进行shuffle,但是可以通过参数进行设置。

2.4 repartition解决 SparkSQL 低并行度问题

在第一节的常规性能调优中我们讲解了并行度的调节策略,但是,并行度的设置对于Spark SQL是不生效的,用户设置的并行度只对于Spark SQL以外的所有Spark的stage生效。

Spark SQL的并行度不允许用户自己指定,Spark SQL自己会默认根据 hive 表对应的 HDFS 文件的 split 个数自动设置 Spark SQL 所在的那个 stage 的并行度,用户自己通spark.default.parallelism参数指定的并行度,只会在没Spark SQL的stage中生效。

由于Spark SQL所在stage的并行度无法手动设置,如果数据量较大,并且此stage中后续的transformation操作有着复杂的业务逻辑,而Spark SQL自动设置的task数量很少,这就意味着每个task要处理为数不少的数据量,然后还要执行非常复杂的处理逻辑,这就可能表现为第一个有 Spark SQL 的 stage 速度很慢,而后续的没有 Spark SQL 的 stage 运行速度非常快。

为了解决Spark SQL无法设置并行度和 task 数量的问题,我们可以使用repartition算子。

2.5 reduceByKey 预聚合

类似于mapreduce的combiner,可以实现本地预聚合,降低shuffle传输的数据量,提升性能。

3.shuffle调优

3.1 调节map端缓冲区大小

在 Spark 任务运行过程中,如果 shuffle 的map端处理的数据量比较大,但是map端缓冲的大小是固定的,可能会出现map端缓冲数据频繁spill溢写到磁盘文件中的情况,使得性能非常低下,通过调节map端缓冲的大小,可以避免频繁的磁盘 IO 操作,进而提升 Spark 任务的整体性能。

map端缓冲的默认配置是32KB,如果每个task处理640KB的数据,那么会发生640/32 = 20次溢写,如果每个task处理64000KB的数据,机会发生64000/32=2000此溢写,这对于性能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shuffle.file.buffer", "64")

3.2 调节reduce端拉取数据缓冲区大小

Spark Shuffle 过程中,shuffle reduce task 的 buffer缓冲区大小决定了reduce task 每次能够缓冲的数据量,也就是每次能够拉取的数据量,如果内存资源较为充足,适当增加拉取数据缓冲区的大小,可以减少拉取数据的次数,也就可以减少网络传输的次数,进而提升性能。

reduce端数据拉取缓冲区的大小可以通过spark.reducer.maxSizeInFlight参数进行设置,默认为48MB,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reducer.maxSizeInFlight", "96")

3.3 调节reduce端拉取数据重试次数

Spark Shuffle 过程中,reduce task 拉取属于自己的数据时,如果因为网络异常等原因导致失败会自动进行重试。对于那些包含了特别耗时的 shuffle 操作的作业,建议增加重试最大次数(比如60次),以避免由于 JVM 的full gc 或者网络不稳定等因素导致的数据拉取失败。在实践中发现,对于针对超大数据量(数十亿~上百亿)的shuffle 过程,调节该参数可以大幅度提升稳定性。

reduce 端拉取数据重试次数可以通过spark.shuffle.io.maxRetries参数进行设置,该参数就代表了可以重试的最大次数。如果在指定次数之内拉取还是没有成功,就可能会导致作业执行失败,默认为3,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shuffle.io.maxRetries", "6")

3.4 调节reduce端拉取数据等待间隔

Spark Shuffle 过程中,reduce task 拉取属于自己的数据时,如果因为网络异常等原因导致失败会自动进行重试,在一次失败后,会等待一定的时间间隔再进行重试,可以通过加大间隔时长(比如60s),以增加shuffle操作的稳定性。

reduce端拉取数据等待间隔可以通过spark.shuffle.io.retryWait参数进行设置,默认值为5s,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shuffle.io.retryWait", "60s")

3.5 调节SortShuffle排序操作阈值

对于SortShuffleManager,如果shuffle reduce task的数量小于某一阈值则shuffle write过程中不会进行排序操作,而是直接按照未经优化的HashShuffleManager的方式去写数据,但是最后会将每个task产生的所有临时磁盘文件都合并成一个文件,并会创建单独的索引文件。

当你使用SortShuffleManager时,如果的确不需要排序操作,那么建议将这个参数调大一些,大于shuffle read task的数量,那么此时map-side就不会进行排序了,减少了排序的性能开销,但是这种方式下,依然会产生大量的磁盘文件,因此shuffle write性能有待提高。 SortShuffleManager排序操作阈值的设置可以通过spark.shuffle.sort. bypassMergeThreshold这一参数进行设置,默认值为200,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shuffle.sort.bypassMergeThreshold", "400")

4.jvm调优

4.1 降低cache操作的内存占比

4.1.1 静态内存管理机制

根据 Spark 静态内存管理机制,堆内存被划分为了两块,Storage 和 Execution。

Storage 主要用于缓存 RDD数据和 broadcast 数据,Execution主要用于缓存在shuffle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Storage占系统内存的60%,Execution占系统内存的20%,并且两者完全独立。 在一般情况下,Storage的内存都提供给了cache操作,但是如果在某些情况下cache操作内存不是很紧张,而task的算子中创建的对象很多,Execution内存又相对较小,这回导致频繁的minor gc,甚至于频繁的full gc,进而导致Spark频繁的停止工作,性能影响会很大。 在Spark UI中可以查看每个stage的运行情况,包括每个task的运行时间、gc时间等等,如果发现gc太频繁,时间太长,就可以考虑调节Storage的内存占比,让task执行算子函数式,有更多的内存可以使用。 Storage内存区域可以通过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参数进行指定,默认为0.6,即60%,可以逐级向下递减,

val conf = new SparkConf()
  .set("spark.storage.memoryFraction", "0.4")

4.1.2 统一内存管理机制

根据Spark统一内存管理机制,堆内存被划分为了两块,Storage 和 Execution。Storage 主要用于缓存数据,Execution 主要用于缓存在 shuffle 过程中产生的中间数据,两者所组成的内存部分称为统一内存,Storage和Execution各占统一内存的50%,由于动态占用机制的实现,shuffle 过程需要的内存过大时,会自动占用Storage 的内存区域,因此无需手动进行调节。

4.2 调节Executor堆外内存

Executor 的堆外内存主要用于程序的共享库、Perm Space、 线程Stack和一些Memory mapping等, 或者类C方式allocate object。

有时,如果你的Spark作业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达到几亿的数据量,此时运行 Spark 作业会时不时地报错,例如shuffle output file cannot find,executor lost,task lost,out of memory等,这可能是Executor的堆外内存不太够用,导致 Executor 在运行的过程中内存溢出。

stage 的 task 在运行的时候,可能要从一些 Executor 中去拉取 shuffle map output 文件,但是 Executor 可能已经由于内存溢出挂掉了,其关联的 BlockManager 也没有了,这就可能会报出 shuffle output file cannot find,executor lost,task lost,out of memory等错误,此时,就可以考虑调节一下Executor的堆外内存,也就可以避免报错,与此同时,堆外内存调节的比较大的时候,对于性能来讲,也会带来一定的提升。

默认情况下,Executor 堆外内存上限大概为300多MB,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下,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的时候,这里都会出现问题,导致Spark作业反复崩溃,无法运行,此时就会去调节这个参数,到至少1G,甚至于2G、4G。

Executor堆外内存的配置需要在spark-submit脚本里配置,

--conf spark.executor.memoryOverhead=2048

以上参数配置完成后,会避免掉某些JVM OOM的异常问题,同时,可以提升整体 Spark 作业的性能。

4.3 调节连接等待时长

在 Spark 作业运行过程中,Executor 优先从自己本地关联的 BlockManager 中获取某份数据,如果本地BlockManager没有的话,会通过TransferService远程连接其他节点上Executor的BlockManager来获取数据。

如果 task 在运行过程中创建大量对象或者创建的对象较大,会占用大量的内存,这会导致频繁的垃圾回收,但是垃圾回收会导致工作现场全部停止,也就是说,垃圾回收一旦执行,Spark 的 Executor 进程就会停止工作,无法提供相应,此时,由于没有响应,无法建立网络连接,会导致网络连接超时。

在生产环境下,有时会遇到file not found、file lost这类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可能是Executor的BlockManager在拉取数据的时候,无法建立连接,然后超过默认的连接等待时长120s后,宣告数据拉取失败,如果反复尝试都拉取不到数据,可能会导致 Spark 作业的崩溃。这种情况也可能会导致 DAGScheduler 反复提交几次 stage,TaskScheduler 返回提交几次 task,大大延长了我们的 Spark 作业的运行时间。

此时,可以考虑调节连接的超时时长,连接等待时长需要在spark-submit脚本中进行设置

--conf spark.core.connection.ack.wait.timeout=300

调节连接等待时长后,通常可以避免部分的XX文件拉取失败、XX文件lost等报错。

以上就是如何进行sparkcore离线性能调优,小编相信有部分知识点可能是我们日常工作会见到或用到的。希望你能通过这篇文章学到更多知识。更多详情敬请关注创新互联行业资讯频道。


分享文章:如何进行sparkcore离线性能调优
网页地址:http://cqcxhl.cn/article/gchpjs.html

其他资讯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028-86922220
TOP